【大紀元2012年06月24日訊】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雙月刊本期(7/8)專訪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 ,稱美中就陳光誠事件的談判是希拉里擔任國務卿以來參與的「最高風險外交」。該文揭示美方當時的立場與處境。希拉里在接受該刊採訪時表示,對於美中達成的協議,自己還是有些許擔心。她表示,即便「在他(陳光誠)真正走出(使館)並同家人團聚之前,這仍然是一觸即發的危急時刻」。
處境艱難的談判
為了讓訪華成功,也為了避免攪亂美中關係,希拉里與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就陳光誠事件先後進行了兩次溝通。
第一次同戴秉國談判,希拉里接受中共意見,讓陳光誠呆在中國並在中國讀大學,學習法律知識。但由於陳光誠個人轉變想法,欲攜家人赴美。故而希拉里不得不同戴秉國進行第二次談判。一位美國高級官員暗示,當時美方處境非常艱難,因為美方所作所為(陳光誠入使館和進醫院)已經將中共逼到一定的「爆發點」。這一點,中美雙方心知肚明。
陳想去美國的想法令美方感到吃驚與前功盡棄
2012年5月2日,美駐華大使駱家輝(Gary Locke)陪同陳光誠前往朝陽醫院。隨後中共新華社也發布短訊,表示陳光誠已「自行離開」美使館。
當晚,戴秉國設豐盛晚宴款待剛剛抵達北京的希拉里,晚宴中戴秉國就陳光誠案件連番向希拉里提出抱怨。戴秉國問希拉里:究竟美國期待什麼?希拉里說:「我們必須遵循我們的價值觀,這您是知道的,(畢竟)你和我打交道已有多年。」
希拉里出席戴秉國晚宴之前,她的助手們已宣布陳案似乎馬上就能了結。這些助手們告知陪同希拉里訪華的美國媒體:「陳光誠已經離開大使館,前往朝陽醫院, 並和家人團聚;中方也已承諾陳光誠可以留在中國,並在中國名牌大學讀書」。當時參與談判的美外交官都非常激動,眼中泛著淚花。其中一位說:「我們認為已經幫助確保他(陳光誠)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但問題是,在希拉里和戴秉國共進晚餐並交談期間,陳光誠正因為本身與家人受到來自執法單位的安全威脅且與美國大使館失去聯繫而經歷各種思想衝突。
陳光誠5月2日晚至3日通過「推特」或接受外媒電話採訪等表達對自己安全的擔憂,這一點令美國外交官大為吃驚。希拉里2日晚結束戴秉國晚宴回到酒店後幾分鐘,美聯社便公佈一則對陳光誠的獨家採訪。陳光誠在採訪中表示,自己願意去美國。更甚的是,「陳光誠希望能夠親吻希拉里」的說法當時也被否認。
美國官員將陳光誠欲赴美的新聞告知了希拉里。當時,美方感覺,來之不易的談判成果(陳光誠在中國學習)似乎要付之東流了。
但當時美國外交官公開否認陳光誠改變主意。更糟糕的是,美國外交官當天並沒有留人在醫院,所以,在陳光誠改變主意的想法曝光後,美外交官欲電話聯繫陳光誠,但無法接通。
5月2日晚10點開始,美外交官每20分鐘都會撥一次陳光誠的號碼,但是一直沒有接通。
難再重啟談判並遭國內抨擊
5月3日,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當美方意識到需與中共重新就陳案談判時,中共卻沒有心情參與。而且,當時希拉里也已開始脫身出席兩國戰略與經濟對話。在此期間,美中所談議題繁多且緊要,比如敘利亞危機、伊朗和朝鮮核問題、南海爭端等。雙方均未公開提及陳光誠,公開場合,彼此皆把持有度。
當天午餐間息,希拉里將助手們叫到一起,授權坎貝爾重新向中方提出就陳案進行談判的要求,希望此次談判能夠促成「陳光誠赴美」。但中共這一天拒絕就此配合。
就在這天,陳光誠事件已經登上華盛頓各大網站報紙頭條,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Mitt Romney)連番炮轟這一天是奧巴馬政府「恥辱和黑暗之日」;陳光誠則繼續通過各種渠道接受西方媒體採訪,並於5月3日戲劇性的直接連線美國國會聽證會。
5月3日晚上,希拉里及其整個外交談判團隊前往美國駐華大使館,電聯白宮。第二天一大早,希拉里告訴助手:「和戴(秉國)取得聯繫,我需要見他。」戴秉國同意和希拉里在當天一系列經濟會議和合照結束後「重啟陳案談判」。
為了引起中方的注意和警惕,希拉里甚至指出,陳案已經成為一次「政治馬戲」,尤其是陳光誠5月3日在北京朝陽醫院同美國國會直接連線表達個人訴求。中方聽到後明顯感到詫異。最終,戴秉國勉強同意就陳案繼續談判。
對話閉幕前及時完成陳案最終談判
當時,還有數小時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將閉幕,希拉里必須抓住時機最好能在閉幕前同中方敲定陳案談判協議,否則兩國關係不但受到影響,華盛頓方面也將爆發「政治災難」,因為共和黨方面正炮轟美國務院就中國人權問題支支吾吾,以及未能及時向陳光誠提供庇護等。
然而中共此時也急切希望解決陳案。在戰經對話正式新聞發布會舉行前幾分鐘,雙方就陳案達成協議。希拉里在發布會上首次公開提到陳光誠的名字。她略帶神秘地表示,在幫助陳光誠得到自己所期待的未來方面,已經取得進展。
5月19日,陳光誠攜家人赴美,國務院通過發言人紐蘭(Victoria Nuland)發布聲明表示歡迎。白宮和國務院官員強調美中解決陳案的「合作性關係」。希拉里個人則沒有公開表態。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