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兒童非天生自私 樂善好施本天性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歐陽溫哥華編譯報導)以往人們普遍認為孩子天生是自私的,而位于溫哥華的卑詩大學(UBC)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孩子們可能比人們想像的更慷慨,因為給予會使他們感到快樂。
  
曾有調查顯示,為他人花錢而不是為自己,會讓成年人感覺更好;亦有研究表明,當人們做慈善捐贈時,大腦中的獎勵進程被激活。
  
據《溫哥華太陽報》報導,卑大的3名研究員對兩歲以下的幼童進行了測驗,發現幼童的情感亦會從慷慨、給予中獲益。對於成年人來說,給予帶來幸福感,可能由很多因素引起,比如符合了社會期望,或得到某種回報。而卑大社會心理學博士Lara Aknin說:「對幼小孩子的研究,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給予帶來幸福感是否源於人性。」
  
Aknin與她的論文導師 Elizabeth Dunn和發展心理學家Kiley Hamlin共同設計了這項研究,這是此類研究的首例。
  
Aknin指出,新聞及育兒網站普遍認為,年幼的孩子是天生的自私和自我索取,她亦承認,一些研究表明孩子的領地意識會通過占有東西表現出來。她說,大多數人先入為主的看法是,孩子們以自我為導向,為自己積存東西,但是,當他們看到非常幼小的孩子希望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食物時,便發現了孩子的另一面。
  
該項研究在卑大嬰幼兒認知中心進行,研究人員分發餅乾給20名平均22個月大的幼童,然後要求他們把餅乾讓給一個猴子木偶。兩名研究助理通過回放整個互動過程的視頻,為每一個孩子的面部表情打分,來評估他們的幸福感,笑容最多時獲得7分。研究發現,不僅給予比接受更讓孩子們感到高興,而且他們最快樂的時候是把自己的東西與他人分享。
  
最近的研究表明,兒童的善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即使這樣做需要他們放棄一個有趣的遊戲。Aknin說,他們將進一步研究,較大的群體是否會得出同樣的結果,以及幼年時願意分享和給予是否會導致未來人生中的樂善好施。Aknin預計這是有可能的,她說:「如果一塊巧克力蛋糕讓你感覺良好,你會想再要。如果給予使你感覺良好,你會再次給予。」
  
該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本月的科學公共圖書館的在線版本。

(責任編輯:易君) ◇

相關新聞
大不大方 和基因天性有關
研究:快樂與遺傳天性有關
愛的天性
愛的天性 人氣 1
【九評退黨徵文】我曾把奴性當天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