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久不屈茲膝,郭子儀尊居宰相;不為米折腰,陶淵明不拜吏胥。
【讀音練習】
久(jiǔ) 不(bù) 屈(qū) 茲(zī) 膝(xī),郭(guō) 子(zǐ) 儀(yí) 尊(zūn) 居(jū) 宰(zǎi) 相(xiàng);不(bù) 為(wèi) 米(mǐ) 折(zhé) 腰(yāo),陶(táo) 淵(yuān) 明(míng) 不(bù) 拜(bài) 吏(lì) 胥(xū)。
【字詞義解釋】
久不屈茲膝(1),郭子儀(2)尊居宰相;不為米折腰(3),陶淵明(4)不拜吏胥(5)。
(1)茲膝:此膝。茲,此。膝,膝蓋。
(2)郭子儀:唐代名將。
(3)折腰:低頭下拜。
(4)陶淵明:東晉詩人,字符亮,(或云:名潛,字淵明),自號羲皇上人、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
(5)吏胥:地方上掌管文書的小官吏。
【譯文參考】
唐朝節度使田承嗣佔據河北,擁兵自重,郭子儀派使者勸他投降。田承嗣於是向西跪拜說:「我這個膝蓋已經有十年不曾屈膝下拜了,如今卻為了尊重郭子儀才這麼做。」
晉朝的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辭官隱居,不拜迎吏胥。
【說故事時間】
隱逸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曾孫,生性溫良敦厚、淡泊名利。少年時懷有儒家濟世之志,但因時局動亂,雖曾幾度出仕,卻只當過州祭酒、參軍等幕僚性質的小官,看盡了官場的現實冷暖,爭權奪利,正直的陶淵明因而三度辭官。
四十一歲時,再度為生活所逼,出任彭澤令。一日,郡中的都郵到彭澤視察,縣裡熟諳官場文化的小吏提醒他,要穿官服行拜見禮,陶淵明一向不慣逢迎巴結,不禁長嘆說:「我怎麼能為了這五斗米的微薄薪俸,卑躬屈膝地去事奉那些鄉里小人!」說完便毅然決然辭官歸隱,在職僅八十餘日。陶淵明終於實現了歸隱田園的心愿,此後二十餘年,躬耕田園,不再出仕,並留下許多風格清新的詩作,成了「隱逸詩人之宗」。一生高風亮節,世稱「靖節先生」。
陶淵明常常在五、六月的時候,獨自倚卧在北面的窗口,或享受習習的清風,或開卷有得,自稱是「羲皇上人」(年代早於伏羲氏的人),過着閑適無憂的生活。陶潛雖不懂音樂,但有一張沒有弦的琴,每當與朋友一起飲酒作樂時,就撫着琴說:「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只要能體會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費神去撥弄琴弦!)
當時,廬山東林寺有位慧遠法師,送客浸不過寺前的虎溪。有一次,陶潛和道士陸修靜去拜訪他,三人相談甚歡;慧遠法師送客時,不知不覺竟過了虎溪。此時正巧聽到虎吼聲,三人相視,大笑而別。後人於其地建「三笑亭」,而世傳有「虎溪三笑圖」。
【動動腦、想一想】
◎ 看完陶淵明的故事你有什麼感想?請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 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選一首陶淵明的詩,畫出詩中的意境。
* * *
附錄:陶淵明詩作舉例
1.〈飲酒・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歸園田居・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3.〈讀山海經・十〉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
--轉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