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5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中國前七大銀行今年首季稅前淨利增長16%,壞帳(NPLs)比率也僅僅1%,但專家認為這是財報窗飾(window dressing)的結果,由於中國房市低迷,加上地方債務炸彈隨時引爆,未來潛藏著很大的壞帳問題。
《經濟學人》雜誌報導,中國銀行業有兩大憂慮:政府放款變呆帳和地產放款回收困難。過去幾年來,中共地方政府透過金融工具(LGFVs)大量借款,以規避地方政府不得舉債的限制。中共主管當局認為,這些地方金融工具積欠銀行的負債去年九月底高達14萬億美元。民間的估計值更高,並認為這類放款的壞帳比率恐將達到20~30%。
中共中央試圖拆解這個地方債務炸彈。其中的一個實驗是,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公債來償還這些金融工具的借款。今年三月,中共官方指示銀行讓這些債務得以展延,希望未來的經濟增長可以緩解這個問題。另一個巧計是,將這些債務推給中國開發銀行(CDB)等「政策性銀行」的帳目上,去年該銀行已從商業銀行手上轉來了5,000億人民幣(近800億美元)的債務。
另一個讓中共頭疼的問題是在當局主導下降溫的房地產。但由於房地產與中國經濟的許多部門息息相關,有些分析師擔心,房地產衍生的壞帳可能很難與地方債務區隔開。投資銀行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C. Bernstein & Co.)的沃納說,中共官方宣稱75%的房地產放款可以回收,明顯高於製造業的38%和公共事業的24%,這可能太過樂觀。
惠譽國際信評的分析師朱夏蓮(Charlene Chu)認為,官方任何的統計數據都要小心引用,很多因素都會讓壞帳的數據失真。其中一個因素是壞帳的展延,另一個因素是財務出問題的借款戶轉去求助影子銀行。此外,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並未記錄許多金融活動。例如,將存款帳戶轉為「財富管理帳戶」,銀行可降低帳面上的存款餘額,以便省去支付高利率的提存準備。
朱夏蓮估計,假設未來兩年中國銀行體系1/10的放款餘額變成壞帳,銀行業當前的獲利和該體系的所有資本將會全數被吃掉。她還說,如果壞帳不是一個可靠的指標,那麼流動性的衡量可能就更加重要了。由於市場利率攀升但放款增幅減緩,或許信用緊縮早已啟動,儘管銀行業的財報並未立即揭露這件事,但金融危機之後的信貸熱潮的後遺症可能已經出現了。
(責任編輯:畢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