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留學生就讀美國高中 人數5年增百倍

人氣 21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5月09日訊】根據美國國土安全局數據顯示,05/06學年在美國私立高中讀書的中國學生只有65人,而在10/11學年,這一數字暴漲100倍至6,725人。美國私立中學四年的高中階段將花費約20萬美元,許多中國富裕家庭將之視為一個物超所值的投資機會和一個提升社會地位的可靠途徑。

中國家庭:教育值得投資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Business Insider)報導,在過去幾年中,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湧入美國大學,希望獲得更好的教育和更廣闊的舞台。2011年,中國留學生多達157,588人,同比增長23%。

幾年前,對於中國家庭而言,美國私立高中只是一個毫不相干且遙不可及的名詞而已,現今的中國中產階級家庭已經將美國私立貴族高中的文憑視為身份和地位的新象徵。

私立中學可謂貴族學校,四年的高中階段共花費約20萬美元。儘管這一數額令大多數美國家庭望而卻步,但許多中國富裕家庭將之視為一個物超所值的投資機會和一個提升社會地位的可靠途徑,他們的目標是「常春籐聯盟」(Ivy League)。

美國私立高中緊緊抓住商機

與此同時,美國私立高中緊緊抓住商機。伊利諾伊州迪爾菲爾德高中(Deerfield)以及其他著名私立高中開始每年赴中國大陸進行招生,並且大受熱捧;美國寄宿中學協會(Association of Boarding Schools)在北京和上海組織學校園遊會。

從2007年開始,14、15歲的中國小留學生在美國私立高中迅速成長。這些小留學生們不僅成為美國私立高中的新面孔,而且帶去數額不少的學費,成為不可或缺的「小金礦」。

據統計,全美國屬加州私立高中最多,共有1,391所。其中南加州的私立高中,學費從8,000多美元至近3萬美元不等,宗教團體主辦的私立高中學費相對便宜,大約在1萬美元左右,但宗教內容是必修課。以學術為主的私立高中則學費較高。

美國法律要求14歲至16歲的學生必須選擇監護家庭,不少私立學校周圍的美國家庭,因此開發出一項可觀的收入來源。小留學生的住宿費加上三餐,每月大約1,000美元;如果作為監護人參加學校的活動,一次至少交100美元。

學費、生活費用以及書本費,小留學生們的年消費額至少為3.5萬美元。私立高中對留學生不發放貸款,所有留學生都以現金繳納私立高中的各種費用。據統計,各國留學生因此為美國每年帶來140多億美元的教育利潤。

中國的家長是最捨得在孩子身上花錢的,花在孩子身上的消費遠遠超過了奢侈品的消費,因此招收小留學生是很多美國私立高中的重要戰略。

招生宣傳 課程花樣百出

美國很多私立高中開設的馬術、擊劍等「特色課程」已成為其招生宣傳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許多寄宿中學安排了包括體育、音樂、藝術等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發掘孩子的潛能。

從不少學校的網頁上可以看到,馬術、擊劍、射擊、高山滑雪、高爾夫、山地自行車、極限運動、冰球、攀巖、越野等科目被列入在體育選修課之中,而學生還可以選擇參加環保、園藝、手工藝、年鑒等俱樂部以及管弦樂、世界鼓類和唱詩等藝術音樂課外活動。與國內的高中比起來,實在是太多姿多彩了,有不少孩子就是衝著這些「有趣」的課程而去的。

小留學生面臨的壓力和煩惱

大部分出國讀高中的留學生都是從十一年級開始讀起。在美國的高中體系當中,十一年級是較難的一年,也是充滿競爭性的一年。初到美國,文化差異,環境不同,聽課困難等因素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而由於美國大學錄取對學生的區域來源有限制,在高中亞洲人之間的競爭還是很激烈的,所以許多小留學生表示「在這兒過得不比國內輕鬆」。

雖然中國家長願意每年掏30到35萬人民幣的費用(學費、生活費、住宿費),但事實上,很多從美國回來的高中生和交流生,他們回國找機構做各種英語的補習,他們共同面臨著文化衝擊、學業跟不上、心理問題以及寄宿家庭問題等煩惱。

王同學原是山西省實驗重點中學的學生,做過班長、學校話劇社社長,在班上很活躍。在高二時通過中介的辦理到了美國福爾裡弗的一所高中,由於學校和想像中的差距很大,新鮮感過去之後,和寄宿家庭之間的不愉快等問題接踵而來,讓她覺得實在受不了了,精神都要崩潰了,就和爸媽通電話,說想轉學。

王同學說:「國內的朋友呢,覺得你在國外讀書多瀟灑啊,下午兩點多就下課。其實,我們每天7節課,課量並不比國內少,課時還比國內長。課間休息時間4分鐘,中間需要從一個教室跑到另一個教室去上課。午飯時間也特別短,剛來時,到中午我就睏得要死。放學回家,還要寫論文什麼的,並不輕鬆。」王同學的這種苦在美國卻無處傾訴,因為她的寄宿家庭在偏遠的地區,她也沒有自己圈子的朋友。

責任編輯:柳紫舒

相關新聞
小留學生旅美生活:最大收穫是世界觀的改變
中國小留學生為什麼被同學當成同性戀?
過年了結婚吧 小留學生結婚很甜蜜
夢在一年間破滅:加國小留學生講述真實留學生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