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否認大規模刺激經濟 發改委「猛烈」批項目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楊辰報導)5月29日新華社在晚間發佈消息稱,中國政府不會再推動類似2008年末的大規模刺激計劃,於此同時發改委一天「猛烈」審批了100多個項目,再次啟動基建投資,相互矛盾的信號令人摸不著頭腦。

發改委加快項目審批 恐重蹈覆轍

發改委官方網站顯示,僅5月21日一天就有100多個項目獲得批准,數量相當於5月前20天的總和。「猛烈」二字完全無法形容2012年5月以來發改委的審批速度之快。這些項目基本都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機場建設、能源及鋼鐵業等。一時間,發改委門庭若市,外地轎車大排長龍,各地官員雲集發改委、爭搶資金,希望從中央 「分得一杯羹」,特別引起社會關注的是湛江市市長王中丙。5月27日下午,在發改委正式核准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動工建設後,王中丙在發改委門前「難抑激動親吻批覆文件」。

湛江鋼鐵項目需投資700億,同時首鋼遷鋼項目、武鋼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項都在近期獲批,預計總投資超過1300億。可關鍵問題在於目前中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據保守估計產能超過年產9億噸,但是去年國內鋼材消費加上出口才不足7億噸,已導致鋼價連連走低,利潤從2004年的8.11%下跌到2010年的2.57%,處於全國工業領域最低。在如此尷尬境地,違逆市場規律而通過這些基礎建設項目,實屬瘋狂之舉。

隨著發改委項目審批速度加快,四大銀行近日新增數百億貸款,全部投入這些審批通過的項目中。種種跡象表明,中央正在暗中進行新一輪刺激計劃,社科院經濟學家稱,「這似乎比當(2008年)4萬億投資項目更火」。

回溯2008年就不難想像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將帶來的災難性後果。2008年刺激計劃引發銀行放貸熱潮,看似四萬億的投入卻以乘數效應擴散開去,導致政府債務惡化。據官方統計數據,2009年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總負債保守估計高達15.7萬億,占GDP的48%。據中國國家審計署2011年報告,中國政府債務占GDP比例超過7成。在2009年底,銀行業壞帳金額已達4970億。其次,中國經濟因此飽受通貨膨脹之苦。四萬億的投入是政府隱密掠奪私人財產的合法手段,家庭財產及民間財富因此縮水。不少民營企業未能挺過這場經濟嚴冬,引發民企倒閉潮。

這次中國政府重蹈覆轍,預計不僅會加劇中國經濟的失衡現象,而且其引發的通貨膨脹必將帶來新一輪「國進民退」。

中國經濟四面楚歌

自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採購經紀人指數(PMI)已經連續八個月下滑,顯示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並且有硬著陸的可能。出口下滑,內需劇減,對高投入低收益的基礎建設項目的依賴也使銀行積累大量壞帳,資金週轉不靈。4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放緩比想像中更嚴重,專家認為2013年是中國經濟最可能硬著陸的一年。

中國經濟的構成「三駕馬車」中,外需因歐元區危機及國際經濟形勢而下滑,內需因國內局勢及信心不足而劇減,政府似乎又要踏上大型基礎設施投資這條不歸路.雖然新華社稱政府不會再推動類似2008年末的大規模刺激計劃,但是近日國家發改委項目審批之快、投資額之高使得發改委門外門庭若市,各地官員雲集搶奪資金,這也讓人質疑新華社消息的可信度。

政府靠固定資產投資推動經濟發展的模式無異於飲鴆止渴,盲目低效地推動供給端,而忽視需求端,使得中國經濟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高投資拉動 難以為繼

中國一次次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推動,一旦家底耗盡、過剩產能無法消化,多年來積累的問題將面臨總爆發。

「十一五」期間,上海市國內生產總值從9247.66億元提高到16872.42億元,也就是說,這五年的GDP加在一起有差不多6萬億元,其中2.3萬億是靠固定資產投資拉動的,相當於除去崇明縣,上海砸在每平方公里上的投資竟然超過了4.6億多元!在上海市政府經濟形勢分析會上,他們自己也坦言:「依靠大規模投資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

這種政府主導、違逆自由市場規律而靠固定資產投資推動的發展模式只是增加供給端,但是中國經濟問題的核心恰恰在於需求端。過去需求主要靠向海外出口,得以消化過剩產能(實際是賤賣中國的人力、資源、資金、子孫生存環境)。但是自從2008年以來,歐美經濟陷入危機,出口下滑。而國內老百姓沒錢、有錢不敢花,內需增加遙遙無期。

如今北京的經濟政策已陷入兩難境地。若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供給端,那就會重蹈覆轍,引發產能浪費、國債高企和長期蕭條;若不出台任何政策,隨中國經濟的放緩,失業率升高和社會動盪,運行效率極低和貪污腐敗盛行的中共地方政府馬上就面臨難以維持的局面。

(責任編輯:童宇)

相關新聞
奧巴馬將公佈3千億美元的刺激經濟計劃
英國內閣考慮增加50億英鎊刺激經濟
美國期待“扭轉操作”刺激經濟
北卡州長亞洲行刺激經濟促就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