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5月30日訊】中共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周天勇在接受大陸《中國企業報》採訪時表示,今年全國一大批小微企業有可能被稅務部門整死,中小企業將越來越困難,會破產倒閉一大批。減稅、清費、發展社區小銀行是改變這一現狀的關鍵。
周天勇在其微博中,通過對南昌和湖南的一些地區的調研,得出「今年全國一大批小微企業有可能被稅務部門整死」的結論,針對這一極端的說法,《中國企業報》對其進行了採訪。周天勇從小微企業的沉重稅負、「吃干搾淨」的稅收思維模式以及改革方案做了分析。
小微企業稅負沉重
近期政府的統計數據表明,全國各地方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的60-70%來自於土地財政。但是,由於今年房地產業的不景氣,各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就變得非常吃緊。一些建設項目因此受影響以後,稅收也受影響。同時,由於出口業的不斷下滑,導致稅收部門將目光轉向了小微企業,導致這些小微企業的稅費普遍增加。
周天勇認為,由於稅費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查賬過程中,中小企業總會被發現各種各樣應該繳稅或者繳費的情況,比如說,有的本來應該攤進成本的,稅務局說不行,不能攤成本,應該繳稅;還有的是定稅或者包稅,在調研時發現按照營業額的13%綜合徵稅,稅務局說多少就是多少,此外還要加上各種費。在地方上,有時並不按照稅法徵稅,這樣的攤派方式非常厲害。
針對上海市財稅部門的最新統計顯示,上海在啟動「營改增」之後,與原營業稅稅制相比,一季度整體減輕稅收負擔超過20億元。
但周天勇卻不這樣認為。儘管「營改增」的設計初衷是好的,是為了降稅的,但在財政稅務部門的執行過程中,普遍實行從緊不從寬,能少減就少減的現象。65%的企業不但沒有減少稅收,反倒增加了稅收。有的企業甚至說,還不如不改。
「吃干搾淨」的稅收思維整死小微企業
「吃干搾淨」和「多收稅」是目前稅務部門的概念和思路。中共國務院提出的「結構性減稅」只是紙上談兵。
周天勇認為,應該將國庫裡是巨額盈餘、一些部門歷年的節餘收回,重新分配使用,解決縣市財政緊張的問題。加大對市縣地方的轉移支付,這樣的話也可以減少各地方對小微企業「多去徵稅」的想法。
周天勇認為,中小微企業稅負重的根源在於目前的財稅政策恨不得把企業「吃干搾淨」。增值稅17%,在發展中國家最高;社保費率占工資的將近40%—60%,美國都沒這麼高;營業稅更厲害。很多企業逃稅也是迫不得已。
否則,「減稅」就是財政稅收部門口頭上的形象工程,永遠也不可能在實際中實施。如果等到小微企業都倒光了,再來解決問題,恐怕就來不及了。
減稅、清費、發展社區小銀行是關鍵
「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是導致去年溫州企業老闆「跑路潮」的罪魁禍首。目前,全國有幾百萬中小企業,有一兩千萬小微企業,能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還是微乎其微。
針對溫家寶總理力推的「溫州式的金融改革」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作用問題,周天勇認為,在執行過程中,「溫州金改」目前為止還是半拉子,遮遮掩掩、進進退退,沒有想根本解決甚麼問題。銀監會現在推出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弄的條件一大堆,門檻太高,到最後還是不改革,根本上還是不願意放。因此收效甚微。
放開其實沒甚麼可怕的,可以註冊成立一兩億元規模的城鄉社區小銀行,嚴厲監管,比地下錢莊資金跑到國外,動輒10多億元甚至上百億元的民間集資風險要小得多。
放開金融業,讓社區小銀行、典當行起作用,只有讓銀行像米鋪一樣發展,中小企業的融資才有盼頭。像上世紀,國有糧店壟斷市場,甚麼都得憑票,時不時要吃陳舊糧,有時甚至沒有吃的,國有糧店還虧損,後來放開了,也沒發生甚麼事啊,糧食市場也沒亂到甚麼地步,甚至更好了。
(責任編輯: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