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pe用戶月增26% 在微軟中享高度自治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5月29日訊】據國外媒體報導,按某些標準衡量,自微軟斥資85億美元收購網絡電話公司Skype以來,Skype總裁托尼.貝茨(Tony Bates)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數據最有說服力。7個月中,使用Skype服務的用戶數量每月增長26%至近2.5億,鞏固了Skype在消費互聯網領域「皇冠上的明珠」的地位。

但是,衡量這一跤易是否成功的終極標準是,微軟能否將Skype整合在其寬泛的產品線中,在Windows PC和Xbox上提供優秀的Skype體驗。貝茨及其微軟同行還沒有做到這一點。投資研究公司ISI分析師比爾.懷曼(Bill Whyman)說,「Skype前景光明,非常有魅力,但它尚未被融合在微軟的產品線中。」

微軟今年將發布支持Windows 8的Skype版本,這將是微軟產品融合Skype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分析師指出,Skype使Windows和其他微軟產品獲得優勢,是微軟證明高價收購Skype物有所值的唯一途徑。

作為交易的一部分,微軟給予了Skype比大多數其他部門更大的自由,甚至允許貝茨繼續留在硅谷工作。Skype在瑞典、愛沙尼亞、盧森堡、布拉格和倫敦設有分部,是唯一一個在微軟公司總部沒有一席之地的部門。貝茨在一次採訪時說,他堅持Skype員工佩戴印有Skype,而非微軟標識的出入證。

貝茨獨立性的另一個體現是其辦公桌上的MacBook Air筆記本。儘管微軟高管公開使用蘋果產品並非沒有先例,但這畢竟有些不合時宜。貝茨說,「我們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與微軟其他部門的「距離」有助於Skype堅持「使所有聯網設備能撥打網絡電話」的夢想,而非僅僅支持使用微軟軟件的設備。過去數個月,Skype發布了能在Android智能手機、索尼遊戲掌機、康卡斯特機頂盒和蘋果移動設備上運行的互聯網電話軟件版本。在iPhone和iPad上,Skype是下載量第四大的免費應用。

在微軟,開發支持其他公司產品的軟件非常引人注目,因為Windows及周邊軟件佔到了微軟利潤的絕大多數。儘管大多數Skype電話仍然通過Windows PC完成,但Skype的增長可能主要來自移動設備。

微軟1年前公布收購Skype的計劃時,部分懷疑者擔心,微軟遲早會將Skype轉型為支持自家產品的通信網絡,非微軟產品將不在優先考慮之列。蘋果開發的FaceTime視頻電話服務就只支持iPhone、iPad和Mac計算機。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Steven A. Ballmer)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希望Skype在Windows上的表現最棒,但通信軟件的戰略價值就在於支持所有平台。」

由於提供廉價,甚至免費的網絡電話服務,Skype通話時長一直在迅猛增長,今年第一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長40%至1000億分鐘。

貝茨和其他微軟高官都不能承受Skype過於獨立帶來的後果,他們不想重複Skype在eBay的經歷。2005年以26億美元的高價被eBay收購後,Skype用戶增長很快。但由於與eBay融合的目標沒有實現,Skype被分拆為一家獨立公司。

微軟計劃在面向企業的Lync通信產品中整合Skype。微軟另外一項需要優先完成的任務是讓Skype視頻會議技術登陸Xbox 360,但今年不大可能推出這樣的產品。貝茨表示,微軟加大對Skype投資力度的一個跡象是,Skype在招聘約400名新員工。

業界對Skype最近發布的Windows Phone版軟件的評價令人失望。關閉Windows Phone版Skype後,用戶將無法接聽電話。在iPhone和其他設備上,用戶會收到來電提醒。Skype發言人布萊恩.奧肖尼西(Brian O』Shaughnessy)表示,未來版本的軟件將解決這一問題。

微軟收購Skype增加了說服移動運營商銷售Windows Phone手機的難度。諾基亞首席執行官斯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最近在一次會議上表示,「運營商表明它們不喜歡Skype」,因為其廉價、免費的網絡電話服務會蠶食運營商的電話業務營收。諾基亞在與移動運營商洽談銷售捆綁有Skype、高速數據服務的Windows Phone手機事宜。鮑爾默表示,Skype不會成為Windows Phone的障礙,「我認為,任何明智的運營商都明白,未來的通信將不同於目前」。

貝茨表示,鮑爾默經常使用Skype軟件與他溝通。儘管微軟在收購其他公司方面的記錄並不特別好,但鮑爾默在努力團結Skype員工。公布收購交易後不久,鮑爾默就飛到愛沙尼亞與Skype工程師溝通,並參加Skype員工的部分活動。

(責任編輯:童宇)

相關新聞
截取Skype通話 西方公司助獨裁政府
Skype再度癱瘓 全球連線受阻
併購效應 傳Skype砍主管
Facebook與Skype合作推出視頻聊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