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靠近天空的夢想:讓顧客說這太棒了!

植松 努

人氣 1
標籤:

追求更好,讓顧客忍不住說:「哇,這太棒了!」

我從小就喜歡花心思鑽研各種事物,總認為世界上所有人都跟我一樣。

但是,等到我成立公司,有生以來第一次雇用員工時,才發現大部分帶著履歷表的應徵者,都跟我想像的不一樣。

他們要不是沒什麼興趣,就是還沒動手就先放棄,還有一些不愛動腦筋的人。

這些人常將:「哎呀,我一定不行」、「反正不可能啦。」這類看似謙遜及畫地自限的言論掛在嘴邊。

很可惜,這些人都沒辦法追求「更好」,可怕的是,不追求「更好」的人愈來愈多,這代表我們將產生一個不追求「更好」的社會。

其實這會出現一個更可怕的現象,當社會不再追求更好時,企業就會放棄原本就該「追求更好」的義務,停止追求提供更好的商品與服務。

仔細觀察現在的社會,會發現重點已經放在「廉價」、「迅速」,而企業也只能迎合廉價、迅速的消費者需求。

但是如果只追求廉價和迅速,理所當然的,結果就是日本會輸給租金僅為日本十分之一的中國。

很多企業會把「迎合消費者」和「滿足消費者」混為一談,但追求廉價和迅速,並不是為了滿足消費者。

滿足消費者是希望讓顧客忍不住稱讚:「哇,這太棒了」,並且努力讓顧客進一步成長。若是一味逢迎顧客,只會降低顧客的能力。

當市面上充斥著廉價、迅速的產品時,便會出現以下現象:在揣合逢迎的市場氣氛中,原本該是日後成功基礎的「失敗」,只會落得淪為「抱怨的種子」。

其實,失敗只要加以改進就會變成好事,一旦轉為抱怨、要解決抱怨時,需要的只有金錢和下跪認錯了,而這樣的苦差事,誰都不想碰。

於是大家會盡量避免處理抱怨,為了要避開抱怨,等於要設法避開失敗,相形之下「成績」和「前例」變得很重要。

因為要避免失敗,就會變得小心翼翼維持現有的成績,然後習慣依循前例,以免出錯。

這麼一來,企業就不能追求更好的發展,而不追求更好的話,自然就不需要知識、經驗及巧思,連帶使得教育也失去了意義。

可怕的是,我認為社會和企業現在就處於這個狀態。

大量生產造就惡性循環的生活

為什麼不追求更好的人會愈來愈多?原因可能來自戰後日本的經濟結構。戰後的日本成為一片燒毀的灰燼,亟需獲得各項大量物資。

於是,將某項發明的東西從一複製到十、從十複製到一百的量產工作,在當時變得非常重要。

因為只有穩定提供精密度高的產品,日本才能快速地重新振作。

大量生產當然不是一件壞事,但必須留意的是,當產品普及之後,就算完成階段性任務。

這時就得尋找下一個題材,考量大眾市場下一個可能需要的產品。

這種時候一定會遇上不景氣,日本和全球至今都經歷過幾次不景氣。

但每回遭逢不景氣時,多數人都是想到「能夠複製十個的公司會比只有一個的公司來得穩定」、「複製到一百的公司一定又比複製十的公司更穩定」。

由此推論,許多父母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至少能進入複製一百的公司。

在眾人都抱持這樣的想法下,複製一百的公司便會吸引大批應徵者,覺得麻煩的公司就會用學歷來過濾應徵者,這麼一來,人才需求的標準就是依賴學歷高低的標準。

此外,多數中小企業對於這間複製量高達一百的大公司,他們抱持的態度會是:「我們該怎麼做才好呢?謹遵命令」;同時設法將廉價、迅速當做賣點。

由此可知,市場價格當然就此不斷下探。

當產品普及時,該怎麼樣才能繼續生產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縮短產品的壽命,除了縮短產品的使用期限外,別無他法。

科技日益發達,但是家電用品卻比以往更容易損壞,就連電腦產品也是如此,即便具備充分功能,卻因為負擔過多應用程式而影響了效能,接著我們理所當然認為該換一台新電腦。

此外,利用洗衣機及吸塵器等家電,是為了節省我們處理家務的時間,但是,我們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來做什麼呢?不就是努力工作,為了付清購買家電產品所刷的卡費嗎?

若是將節省下來的時間,拿來學習新事物倒還好,但我們可能只是將節省的時間用來工作,然後感覺自己的生活好像愈來愈辛苦了。@(待續)

摘編自 《挑戰不可能!比NASA更接近太空的小鎮工廠》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共同創造的創新:讓顧客成設計師
烘培坊30年堅持 好口味留住顧客
美FCC新規:電話促銷需獲顧客書面許可
調查: Publix為顧客最滿意百貨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