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5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君怡綜合報導)《紐約時報》報導,經過數月的談判,德國的一位數據保護官員Johannes Caspar終於迫使谷歌告訴他,谷歌那輛用於採集街景數據的車到底是如何從德國上千萬居民那裡採集到數據的。
他說:「這是我們看到的最嚴重侵犯數據保護法的行為。我們非常氣憤。」Caspar從2010年就開始關注谷歌對待個人信息的處理方式。
谷歌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酷、最精明的公司之一,但它也惹怒了很多人,它的競爭對手認為它利用不公平手段使自己發展壯大,許多像Caspar一樣的官員認為谷歌無視當地的法律,倡導隱私權的人則認為它從用戶那裡獲取了太多的信息。就在本週,歐洲反壟斷監管部門向谷歌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它調整其搜索業務,否則將把它訴諸法律。下一個等著它的還有美國的監管部門。
今年夏天在布魯塞爾針對谷歌的反壟斷談判可能也會給谷歌帶來麻煩。類似的一家美國公司的案例是上世紀90年代針對微軟公司的反壟斷制裁。
但谷歌並不好對付,它非常善於逃脫麻煩。Caspar和其它國家與他意見相同的官員,比如澳大利亞通信部長Stephen Conroy,都認為谷歌是「有史以來破壞他人隱私最嚴重的例子」。它對街景數據的秘密採集至少涉及12個國家,其中包括美國。至今谷歌也沒有說明它為什麼需要採集這些數據以及公司內的人誰了解這些數據。美國的監管部門沒有看到過谷歌從美國居民那裡採集來的這些數據。
谷歌回避對如何獲得街景數據進行說明,這體現出技術類公司凌駕於監管機構之上,以及它與客戶之間的複雜關係。
谷歌、亞馬遜、臉書和蘋果公司為人們帶來了交流、學習和娛樂方式的革命。同時他們也掌握了上百萬用戶的個人原始資料、郵件中的隱私內容、裸照、有關求愛或求助的五花八門的信息。
當人們把這些信息拱手交出去的時候,卻不知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喪失自己對信息的控制權,不知道這些信息會被什麼人看到,或這些信息被從新編排後,可能在網絡上從新塑造出一個你,也許符合真實的你,也許不符合。目前的隱私法和竊聽法對你的保護有限,因為法律的發展跟不上以光速發展的技術。
Michael Copps在去年結束了他在聯邦通信委員會10年的工作,他說監管部門的人已經被工作淹沒了。「信息技術工業已經變的如此強大,無處不在,幾乎到了我們對它束手無策的地步。」
儘管谷歌靠信息起家,它對有關自己的信息卻守口如瓶。當德國的監管部門迫使谷歌承認那輛谷歌的信息收集車實際在通過無線網絡收集未加密的網絡數據時,谷歌說這是由於一位工程師的實驗軟件無意被放到了街區景觀採集程序中,造成程序錯誤所導致的。它還強調他們從沒打算用收集到的數據為他們打造新產品服務。
然而,監管部門不這樣看。他們說上個月,那位負責採集數據的谷歌工程師「特意採集、貯存和檢查」那些數據,有可能是為用到其它谷歌產品中。這位工程師還把他的軟件代碼和一個「設計文件」分享給他的同事。
儘管監管部門沒有找出谷歌違反了美國法律證據,但調查還沒有結論,因為上面提到的工程師對自己的口供已經進行了5次修改。谷歌因此被指妨礙調查而受罰2萬5千美元。
伊利諾伊州大學通信技術和公共政策研究員Christian Sandvig說:「我們除了相信谷歌,沒有太多其它選擇。我們做什麼事都離不開它。」
人們這種對谷歌的依賴讓它的自信變成了自傲。Sandvig說:「谷歌似乎不認為自己對影響他人隱私負有責任。到現在它也不這樣想。」
當街景採集在2007年被推出時,它馬上在歐洲引起反對,那裡的保護隱私法更厲害。納粹曾經利用政府的數據系統追蹤猶太人和不受歡迎的團體。原東德秘密警察也通過類型控制信息的方式對他們的「敵人」進行監控。
谷歌說他所獲得的信息都是從未加密的網絡中獲取的,因此它沒有違反法律。一位聯邦法官說,谷歌的行為和竊聽電話沒什麼區別。關於谷歌是否竊取個人信息的問題,最終可能有待最高法院給予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