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5月24日訊】韓國《朝鮮日報》23日報導,全球經濟在希臘危機的衝擊下,中國恐難當經濟「救星」。原因是中國經濟陷入了「三大困境」,分身乏術。在圍繞扶持經濟和通貨膨脹、出口和內需、增長和分配的爭論中,拿不出妙計。
報導說,中國於本月12日下調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這是今年以來的第二次,但目前中國市場反應平平。市場認為,經濟迅速下滑,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有甚麼用?中國新華社也指出,單純放寬貨幣政策能發揮多大積極效果還要繼續觀望。
原來預測今年第一季度(1月至3月)會觸底反彈的中國經濟進入第二季度後,仍未擺脫下滑勢頭。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支柱——出口、投資和消費全部呈下滑趨勢。重要統計指標之一的用電量,今年4月僅同期增加了3.7%。
雪上加霜的是,源自希臘的歐元區危機出現重演的徵兆,這使中國的出口再次陰雲密佈。中國國內外專家已不再提「第一季度觸底反彈」。相反,到第三季度經濟才會觸底的悲觀預測不斷出現。BoA美林將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測值從原來的8.5%修改為7.6%。這意味著被中國視為馬其諾防線的「保八」目標宣告瓦解。光大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盛宏清表示:「經濟下滑壓力很明顯。第二季度增長率將降至7.5%,第三季度才會觸底。」
《朝鮮日報》從3個方面分析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
①景氣和物價
很多中國國內外專家預測中國政府會從年初開始推行經濟扶持政策以應對這種局面。還有人預測中國政府會下調利率。但今年2月份以後的三個月裡,中國政府只下調了一次存款準備金率,除此之外沒有採取任何對策。
報導說,今年是中國十年一度的權力更替期,迎來權力更替期的中國當局今年最大的政策目標就是社會穩定。社會穩定的基礎便是物價穩定。而今年的通貨膨脹令中共當局深感恐懼。
中國央行人民銀行確認了4月份物價上漲率為3.4%,保持在穩定水平後,才於本月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房地產市場也被嚴重束縛。
報導認為,物價飆升時期,社會不穩定狀況就會嚴重。1989年發生天安門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年物價上漲率超過18%。北京外交界的一位經濟分析家指出:「過去迎來權力更替期時,中國政府也是避免推行新政策,致力於穩定物價。今年雖然出現經濟下滑現象,但很難像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時那樣推行大規模經濟扶持政策。」
②出口和內需
報導說,中國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通過擴大內需來彌補出口減少並非易事。中國在過去幾年裡一直高呼要將經濟發展模式轉向以內需為主,但內需的兩大核心支柱投資和消費都不令人滿意。過去10年裡一直保持在25%至30%的投資增加率今年4月降至20.2%。
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推行了規模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扶持政策,在此過程中陷入債務泥潭的中國地方政府的投資能力也大幅減弱。而且一直保持穩定的消費增長率也於今年4月跌至14.1%。
③增長和分配
報導認為,權力更替期即將到來之際,圍繞增長和分配的矛盾也進一步加深。左派陣營主張持續推進薄熙來的「重慶模式」。而右派則抨擊這是「大眾迎合主義」,主張通過國營企業民營化、加強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把餅做大。
報導引述北京政法大學的一位教授的話說,今年年底上台的新一屆最高領導班子,將就經濟發展戰略進行艱難選擇。
(責任編輯: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