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伍德案曝外企靠中間人打通關係網

人氣 5

【大紀元2012年05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劉菲編譯報導)越來越多的老外懂得,在中國做生意,「關係」最重要。而幫助客戶的孩子進國外學校讀書、進大公司實習等等都是拉關係的有效手段。

德國顧問曼努埃爾‧維米爾(Manuel Vermeer)在中國工作了25年,深諳「關係之道」,他和據稱被謀殺的英國商人海伍德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扮演著類似的「中間人」的角色。為此,彭博新聞社採訪了維米爾。

眾所周知,海伍德和現已倒台的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及其家人交往密切,曾幫助他的兒子薄瓜瓜進入英國頂尖貴族學校哈羅公學(Harrow School)。他的死曝光了外國公司聘請「中國通」顧問、利用他們對中國的了解和私人關係網促成生意的運營模式。隨著到中國淘金的外國公司的增加,對這種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同時美國和歐洲商會不斷抱怨中國的市場准入(Market Access)不公平。

維米爾說:「要分清甚麼是腐敗、甚麼是中國的關係網可有點兒困難,」他直接用普通話的「關係」來表達,顯示這個中文詞彙已經成了一個包羅萬象的專有詞。「有時候(拉關係)就意味著給你中國客戶的兒子在德國公司找個實習工作」他說。

成功靠關係 「中國通」顧問大行其道

總部位於上海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今年發表的高管調查發現,接受調查的248位公司主管中,91%相信與中國有關當局保持良好關係是成功關鍵,超過50%的人在中國培養關係的時間比在自己國家還要多。

「大多數受訪者同意在中國的競爭十分激烈,」該機構說,「他們認為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當地的中國公司,因為這些公司的價格更便宜、和地方政府和機關的關係更好。」

有關中國事務的諮詢公司已將業務擴展到各個領域,從產品採購到戰略情報和市場研究。在香港、北京和上海都設有辦公室的「中國概念顧問」在其網站上聲稱:它熟悉中國政府、企業文化和管理結構的內幕,可以將這種內幕情報和精確的商業分析相融合。

海伍德在11月15日被發現在重慶死亡,根據英國公司管理署(British Companies House) 文件顯示,海伍德的公司Neil Heywood & Associates Ltd.將自身描述為一家「綜合商務公司」,可「提供任何服務」。位於倫敦的戰略諮詢公司Hakluyt & Co.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公司曾找過海伍德,但強調海伍德在重慶不代表該公司,說他還曾為豪車製造商阿斯頓‧馬丁、倫敦出租車製造商錳銅公司工作。

吉利汽車執行董事洪少倫表示,公司聘請了海伍德提供有關中國出租車市場的背景信息。吉利汽車持有錳銅公司20%股份。

外企招「中間人」,國企「租老外」

不僅外國公司喜歡聘用中間人,中國公司也樂於「租個老外」來撐門面,不論這個老外有甚麼樣的技能,只要有個老外出席會議,就顯得很正式、很國際化。

曾在上海住過10年的布萊克2010年在其博客上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地方企業聘請他和2天前才到中國的朋友出席在麗水市舉辦的一個開業典禮。之後他受到了一盒茶葉作為報酬。

「人們租老外因為他們和國際社會沒有任何直接的聯繫,」布萊克說:「如果他們有外國朋友或者客戶,就不必去招聘一個白人老外了。」

北京華靈四方投資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的顧問沈偉說,海伍德3年前曾經和他們公司接觸,說想參與「業務」,「我們當時想要一個國際化形象,就同意了。他從沒參與過任何項目。」

53歲的史蒂夫‧譚金是加州克萊爾蒙特人,他的工作主要是幫助美國零售商與中國寧波一家公司聯繫。他說他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給其中國僱主增加面子:「我的老闆有我這樣一個美國人給他開門、提包,對他們來說簡直爽呆了。」

關係呼?腐敗呼?

由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和財政部長蓋特納率團參加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本週展開,市場准入將是議題之一。

近日《紐約時報》披露跨國零售巨頭沃爾瑪在墨西哥涉嫌以行賄方式獲得經營許可,引起軒然大波,和中國的關係網相比,這種行賄方式顯然是相形見絀。難怪維米爾說:外國公司如果認為在中國做生意無需中間人的話,是太天真了。「他們想,『我們在美國、英國和非洲都有生意,中國也不會差別太大』,那可大錯特錯了。」

相關新聞
就中共軍演朝內陸射導彈 台灣政府回應
台陸委會:中共以打擊台獨獲取推進統一假象
【時事金掃描】哈馬斯大頭目辛瓦爾被斬首
習失勢傳言四起之際 三高官被判「死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