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5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唐銘綜合報導)關於「大饑荒」的話題,近日又引起熱議,人民日報社上海分社副社長李泓冰表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給歷史整容,弱智了後人。她公開發表文章《請讓孩子拜讀餓死人的家醜》,文章還說「別拉著13億人陪葬」。
有分析人士認為,前蘇聯解體前興起的「歷史熱」也類似於拜讀「家醜」。當時無數禁區被打破,馬克思主義在蘇聯史學中的指導地位迅速地喪失。並認為,重新審視和還原歷史,中共才能得到一個良性的過渡。
拜讀「家醜」
今年「五一」期間,網上最熱的是關於「三年大饑荒」的討論。人民日報甘肅分社社長林治波發表微博稱,三年大饑荒餓死人的事情不存在。全國不同地域的網友紛紛將往事記憶曬出,眾多學者的研究重被提起。
5月12日,人民日報社上海分社副社長李泓冰發表文章《請讓孩子拜讀餓死人的家醜》,文章說,31年前,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從政治上徹底否定了「文革」等「家醜」,讓剛剛開始還有些踉蹌的改革步伐走得更加坦然自信。與此同時,政治上的否定,還需要系統而翔實的真相剖白、細節呈現和深刻反思來支撐,更要嚴肅地進入全民族特別是下一代的集體記憶——中國不改革便危乎殆哉,也才能成為民族共識。
文章還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給歷史整容,會唐突了現實,蒼白了未來,弱智了後人。最可怕的,是家醜還可能重現,君不見,仍有人在為『文革』招魂麼?
請讓孩子們拜讀『家醜』,而要是誰願意回到『文革』,自己穿越便罷,別拉著13億人陪葬……」
前蘇聯的「歷史熱」
有分析人士認為,拜讀「家醜」與前蘇聯解體前興起的「歷史熱」十分類似,這是共產陣營政治制度和體制走到窮途末路後的一種必然選擇。
對蘇聯歷史的一套固定解釋也不是輕易容易掀翻的。自80年代中期「改革」開始以後,在對蘇聯歷史的重新解釋和對民眾的歷史意識重新教育方面,走在前面的不是史學家,而是文學藝術家,開始是被禁的涉及蘇聯歷史的文學作品的解禁出版。
戈爾巴喬夫曾說:「對我們來說,掩飾歷史是不允許的。歷史已經存在。唯一要做的事是正確地把它表現出來。」在蘇共領導層中,在政治局內,在重新審視歷史的態度上是不一致的。1988年6月,在莫斯科舉行了蘇共第19次代表會議。這次代表會議對蘇聯的「改革」和重新審視歷史的運動都起了推動作用。
「歷史熱」的影響之深,「填補空白點」的規模之大,恐怕是始料所不及的。短短幾年的功夫,整個蘇聯歷史不論是哪個階段都發現了無數的「空白點」。
這股熱潮本身已對蘇聯史學及其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提出了極大的疑問。過去被掩蓋的許多事實被揭發了出來,無數「禁區」被打破,人們的思想受到巨大的震動。馬克思主義在蘇聯史學中的指導地位迅速地喪失。
分析人士認為,中共政府必須對三年大饑荒等等歷史空白點進行填補,重新審視和還原歷史,開放媒體和言論自由,中國才能得到一個良性的過渡。
中國近百年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饑荒
據有關資料分析,波及全國的大饑荒自1958年起,持續至1961年,以1960年為最烈。已有不少學者採用人口學的方法,根據若干項全國性人口數據,進行非正常死亡人口總數之估計,所得結果在1700萬一4000萬之間。
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先生表示,在這過去的一百年中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饑荒,就是中國的1959-1961年的大饑荒。從頒布的人口統計數字可以知道災荒前後的人口數,可以算出餓死的人是4200萬。但事實上災荒年代新生人口肯定會減少,所以實際餓死的人到不了4200萬,大約是3500萬比較可信。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djytmm@gmail.com
(責任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