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4月28日訊】
沈尹默
沈尹默,書法大家,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破四舊時,他擔心書畫累及家人,將畢生積累的自家作品以及明清大書法家的真跡一張張撕成碎片,在水盆裡泡成紙漿,再捏成紙團,放進菜籃,讓兒子在夜深入靜時偷偷溜出家門,倒進蘇州河。那年,他84歲,六十多年心血一張張在他面前、在他自己手中被毀。
沙坪
沙坪,女,北京第三女子中學校長,1966年被該校女紅衛兵打死。死時屍橫廁所,頭髮被拔光,頭皮也被扯下來,嘴裡塞滿糞便。該校女學生的審問方式是問「你恨不恨毛主席」,如答「不恨」,紅衛兵會說「牛鬼蛇神不老實」,然後毒打,如回答「恨」,必當場打死。沙坪作為校長被打得最狠,折磨三日三夜後死去1966年,在北京的中學裡流行著一句話: 「打死個人,不就是28塊錢的事兒嗎」,這句話最早就是從女三中傳出來的,28塊是當時火葬一具屍體的價錢。而且,死者的火葬費用還是由家屬支付,且不准保留骨灰。
沈從文
1949年後,由於郭沫若對沈從文的反動作家定性,其原有作品不再出版,沈從文則封筆,在歷史博物館工作。文革中,紅衛兵指著他的圖書資料說:「我幫你消毒,燒掉,你服不服」,沈從文回答「沒有不服,要燒就燒」,於是,包括明代刊本《今古小說》在內的幾書架珍貴書籍被搬到院子裡,一把火燒成灰。
石魯
畫家,在文革中被批鬥,紅衛兵將他拉到西安鐘樓大街的鐘樓外,當街吊起來,在人群圍觀中進行批判毆打侮辱。他的「黑畫」被一幅幅拿出,以階級觀點進行批判,批鬥一幅就當場撕毀一幅,偶有僥倖未撕毀的,畫上都用紅筆打了大大的叉。石魯因此精神分裂,但因禍得福,對他的處決令未執行,保住一命。
齊白石
他是國寶級大畫家,文革時,江青痛罵已去世的他:「畫幾個蝦米兩個螃蟹就叫文化藝術,有甚麼意義,能像油畫那樣為工農兵服務麼」,因此,紅衛兵砸毀了他的墓和他留下的畫室,毀掉寶物無數,又逼著他的兒子刨平其手書的匾額。他是齊白石。
張自忠
他出身於將領反叛成性、誕生漢奸最多的馮玉祥治下西北軍,也曾主張對日求和,險成漢奸。但他知恥而後勇,抱定「只求一死」之決心,與日寇血戰連場,終戰死沙場,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上將軍銜殉國,是抗戰中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他是張自忠。岡村寧次戰後承認,張將軍犧牲之地距離日軍前線司令部只有35公里,抱必死之決心孤軍突陣,曾令日軍極為震恐。張將軍犧牲之後,日軍稱其為「絕世勇將、無雙的支那軍神」,極為欽佩張自忠殉國後,他的夫人悲痛絕世7日而死,夫妻二人被合葬於重慶梅花山麓」— 當張自忠靈柩經過宜昌時,全市下半旗,民眾前往弔祭者超過十萬人。全城籠罩在悲壯肅穆的氣氛中。敵機在上空盤旋吼叫,卻無一人躲避,無一人逃散。”死後獲殊榮,精忠報國!重回前線後場場死戰。連蘇聯顧問都感歎中國要是有10個張自忠,寸土都不會丟。
朱友麟
刻瓷,指用特製刀具在瓷器表面刻劃、鑿鐫各種形象和圖案的雕塑工藝品。破四舊時,國內的刻瓷藝術家僅存朱友麟一人,國家曾規定朱的作品是國寶,不得出口。可是前去抄家的紅衛兵將他所有的作品摔得稀爛。不久,朱淒慘地死去,國寶就此消失。
時傳祥
文革中,他在豬圈中被紅衛兵毆打,褲襠裡被放進老鼠,被逼喝痰盂裡的尿。他是時傳祥,掏糞工人,提出「寧願髒一人,換來萬家淨」的口號,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被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接見。文革中被打成工賊,被迫害至半身癱瘓,精神失常。後周恩來終於想起了他,將奄奄一息的他接回北京,不久後淒涼去世劉少奇接見時傳祥時,將自己的英雄牌鋼筆送給了他。文革開始後,時傳祥等勞動模範紛紛被要求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表態,他用那支鋼筆寫下了「要把一切牛鬼蛇神掏出來」的豪言。但不久後劉少奇被打倒,他也成了工賊糞霸。今天是其忌日5月19日。他本是絕對的「紅五類」,但也遭到無數次批鬥,掛牌遊街、抄家遣送,其最大「罪惡」是和劉少奇握過手。
張恨水
他是民國第一寫手,頭號暢銷書作家,一生創作近4000萬字,《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和《春明外史》都出自其筆下。他的《熱血之花》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抗日小說,《大江東去》是第一部描寫南京大屠殺的中國作品,《虎賁萬歲》是第一部描寫國民黨正面抗戰的小說。今天是他的誕辰,他是張恨水。文革之始,紅衛兵曾要抄其家,張恨水靈機一動,拿出文史館聘書,說是周總理讓他到文史館去的,當時文革剛開始,紅衛兵「革命警惕性」遠沒日後高,居然信了。次年,他因病猝逝,算是躲過了一場浩劫。當時,高官政要紛紛以結交張恨水為榮。蔣介石、宋美齡前往看望,張恨水客氣接待,卻讓傭人送其出門;張學良邀他做顧問,他卻以「君子不黨」婉拒。他一生未入任何黨派,也不任公職,奉行「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的人生守則上世紀30年代,有多家報紙同時連載張恨水的數部小說,他的連載可以養活一份報紙,確保其銷量。每天下午兩三點就有很多讀者在報館門前排隊,欲先睹為快。據說,某小說中一女主人翁積勞成疾,命在旦夕,讀者來信竟如雪片般飛湧報館,齊齊為其請命。
註:文章所有內容根據微博文字整理而成,非原創,感謝葉克飛先生和多位學者微博資料以及他們對挖掘中國歷史真相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