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4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在一個以豬肉為烹飪主食的國家,對於高蛋白飲食的需求已經超過中國農民供應的步伐。雖然美國人的肉類消費已經削減到二十年來的最低水平,但中國現在吃下去的肉類卻比五年前上升10%。
中國的解決辦法是:大量搶購美國農民養殖的數百萬隻種豬,因為美國擁有尖端的牲畜培育技術。種豬生產商和出口商說,通過採取這個辦法,中國將從小型散養場轉變到西方傳統的大型綜合經營,以便跟上民眾對肉類的需求。
據路透社報導,在印第安納東北部昏暗的一個穀倉內,空氣瀰漫著玉米和泥土的味道。漢諾可(Whiteshire Hamroc)農場的豬圈裡擠滿了豬隻。這些動物只為了一個目的:飛越半個地球,填補中國對豬肉的需求。
「我把它比作他們的電話系統。」專門出口種豬到中國的漢諾可農場的共同業主雷蒙說,「大多數中國人從沒有固定電話到擁有手機。他們在農業方面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中國對家畜遺傳學的興趣意味著美國兩個最強大的產業–技術和農業將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2011年,美國向全球出口6.64億美元的育種牲畜和遺傳物質比如精液。
但是在發財的同時,也有令人擔憂的地方。隨著美國肉類消費下降,生產一磅蛋白的價格也跟著上升,這意味著肉製品公司的盈利下降。這引發了一些批評者質疑,這個趨勢的短期利益是否將導致美國肉類生產商長期失去他的主要出口市場?
這似乎將是中國追求效率之道路:進口技術或者建立合資企業,學習最好的運營方式,應用這些方式並且使用比海外競爭者更低廉的成本,在全球市場成為強有力的競爭者。特別是底特律已經感受到中國競爭的壓力,矽谷也有同樣的壓力。
俄勒岡瓦利(Vale)的農業市場公司斯德林(Sterling Marketing)公司總裁納里卡(John Nalivka)說:「中國將不會永遠依賴於我們。」
在食品通脹令人怨聲載道的中國,2010年人們平均花費25%的年收入在食品上,而美國人僅僅花費10%的收入。
北京東方農業諮詢公司的高級分析員王曉玥說,一個對付食品價格上漲的辦法是:雞肉。一個雞腿的價錢是豬里脊肉的一半甚至更少。生產一磅雞肉所需的糧食也只需一磅豬肉的一半。
這促使中國從美國農場進口更多的肉種雞,這也促使快餐連鎖店向中國擴張,包括麥當勞。麥當勞把中國列為世界第三大市場,他們去年在中國開設了200家新的分店,並且計劃開設更多。
中國不是唯一這麼做的一個國家。俄羅斯和土耳其是去年美國育種牲畜出口最大的市場,而且在加快增長。但是中國牲畜養殖業向大型和高效類型的轉變將造成全球市場的重大轉移,特別是糧食需求。
根據Rabobank最近的研究報告,為了跟上生豬養殖業的增長步伐,中國在未來幾年可能需要增加2,000萬到2,500萬噸玉米的需求。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