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4月23日訊】作者按:《參選紀實》即將在香港出版,現摘錄部份文字和圖片,先行網上發表,基本按書上的排列,現在發表第四章的第二部份。2003年3月16日
1948年中國的一次差額競爭選舉——兼論2003年全國人大、政協選舉
我國十屆一次人大的國家領導人選舉昨天結束,胡錦濤當選國家主席、江澤民當選國家軍委主席。千呼萬喚的差額選舉,仍不能在選舉國家領導人時實現。國家主席、副主席、軍委主席等一律等額選舉,實行單一候選人制度。
據外電報導,香港地區的政協委員劉乃強刻意不投票,以表示他對等額選舉的不滿。散場時他說他並非針對某人,而是發出不同聲音,隨即展示他手中未投下的選票,當成歷史物證,劉乃強成了兩會的英雄人物。這次選舉使我想起了1948年國民黨統治時期副總統的差額、自由競選。現查閱一些資料,介紹給國內外讀者,與五十五年後大陸的選舉對照比較。
有頭腦的中國人應該反思,為甚麼國民黨統治時期,在蔣介石領導下,在內戰之中,能實現轟轟烈烈的差額、競爭選舉,而在五十年之後,已「解放」了半個世紀的中國大陸,選舉國家領導人時卻只能實行單一候選人制度,求差額而不得。甚至當選人的得票數在媒體上都見不到,得票數也成了「國家機密」?
1948年國民黨在蔣介石領導下要實行民主憲政,1948年3月29日召開第一屆行憲的「國民代表大會」,選舉總統和副總統,蔣介石宣稱可以「自由競選」。蔣介石領導抗日有功當選總統當然問題不大(注1),但副總統的選舉卻出現了激烈的競爭。
蔣介石反對李宗仁、支持孫科參選
李宗仁要參選副總統,他是廣西省的領袖人物,北伐戰爭中他是號稱鋼軍的第七軍軍長,對北伐有特殊貢獻,後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中國民黨連連敗北,李宗仁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在台兒莊打了大勝仗,對抗戰貢獻巨大。李宗仁平日作風民主,對人謙和,深受民眾擁戴。他參選副總統獲得廣西及西北、華北、東北等地的支持,還有民社黨、青年黨的擁護。
「李宗仁在國民黨派系中,屬於廣西幫,就是所謂的「桂系」,桂系人馬,既不黃埔、也不浙江,為蔣介石所難容,總想去之而後快」(李敖語) 。李宗仁公佈競選意向、開展競選活動後,蔣介石單獨召見他,要他「必須放棄」選舉,李宗仁當面表示堅持參選,蔣介石就推出孫中山之子孫科(時任立法院院長)與他抗爭。孫科參選後,因有蔣介石支持,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用各種方式拉攏「國大代表」。
五十五年前實行的是差額、自由競爭選舉
五十五年前的1948年4月20日「國民大會」公告副總統有六位候選人,分別為李宗仁、孫科,及國民黨元老程潛、于右任等。當年4月23日六人實行差額第一次選舉,因得票都不過半數,相持不下,只得在24日舉行第二輪選舉,但仍無人過半數。第一輪(23日)選舉票數:李宗仁754,孫科559,程潛522,于右任400多。第二輪(24日)選舉票數:李宗仁1163,孫科945,程潛616。
隨後發生有蔣介石做後台的孫科一派搗毀支持李宗仁的「救國日報」事件,李宗仁乘機造勢,以退為攻,聲稱暴力介入,「選舉不民主」,表示退出競選,結果愈發得到民眾的聲援。孫科、程潛見勢不妙,紛紛表示與「搗毀報社」無關,並且也聲明退出競選。情勢如此混亂,蔣介石只得出來打圓場,說自己不偏向任何人,這樣選舉才得以繼續進行。第三輪(28日)選舉仍無人過半數,第四輪(29日)選舉,李宗仁以1438票勝選,孫科以1295票告敗,最終李宗仁當選副總統。
李宗仁經過四輪較量當上副總統
最後受蔣介石支持的有錢有勢的孫科竟敗下陣來,而不聽蔣介石勸阻的靠實力競選的李宗仁經過四輪競選較量,當上了副總統,他以後還一度成了代理總統。
據說蔣介石從收音機中聽到李宗仁當選,氣急敗壞,一腳把收音機踢翻在地,但當面還要向李宗仁祝賀。這次選舉據李宗仁的回憶:在選舉達到高潮時「各地人民對之均感莫大的興趣。電台不斷廣播投票消息,報紙則發行號外,儼然是抗日勝利之後最熱鬧的一件大事」。這段史實應值得我們反覆思考,從比較對照中思考。
(以上資料見台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張玉發院士的《中華民國史稿》和李敖著《蔣介石研究-續集》203頁)
2003年3月16日於山東大學
注1:當時選總統有兩位候選人:蔣介石和居正,居正時任司法部長,選舉結果蔣介石得2430票,居正得269票。
2007年3月2日
(責任編輯:鄭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