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4月22日訊】註:「弘電再臨」是一位以還原歷史真相受到網友廣泛關注的大陸學者在新浪微博的用戶名,已經被新浪微博刪除賬戶超過30次。此系列文章所有內容均從「弘電再臨」微博整理,非張東園創作。
【古寧頭1】1949年10月17日,中共三野第十兵團攻佔廈門,打出「堅決打金門,渡海攻台灣」的口號。兵團司令員葉飛在泉州召開的兵團會議上誇下海口說:「此役必勝!」隨後,葉飛在老虎洞宴請廈門地方領導。席間,葉用筷子指菜盤道: 「金門就是這盤中的一塊肉,想甚麼時候夾就甚麼時候夾,跑不了。」遂大笑。
【古寧頭2】「金門島離匪軍大陸陣地,不過一衣帶水,國軍退守此地之後,父親以其對軍事和政治,均具極大意義,必須防守。因於午間急電駐守該陣地作戰之湯恩伯將軍,告以「金門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能請辭易將。」此所謂 「置之死地而後生也。」 ——蔣經國1949年10月22日日記
【古寧頭3:解放軍軍史記錄】1949年10月24日,新中國成立的第24天,人民解放軍28軍下屬三個團共九千餘人渡海進攻金門,發起金門戰役,在島上苦戰3晝夜,因後援不繼,全軍覆滅,是解放軍成軍以來唯一一次徹底的敗仗。我軍歷史上雖有湘江之戰、西路軍血戰河西走廊、皖南事變等慘重損失,但均非全軍覆滅。
【古寧頭4】1949年10月25日凌晨,9000解放軍渡海登陸金門古寧頭,卻在三天激戰後慘烈收場,「金門戰役」從此被台灣當局譽為「中華民國轉危為安」的轉折點。據台灣《聯合報》報導,在台灣看來,這場戰役的「功臣」之一,是當年日軍中將根本博,為報答蔣介石的「以德報怨之恩」,偷渡赴台助戰。
【古寧頭5:國軍戰史】1949年10月25日清晨3時,9000餘共軍大舉渡海進攻金門,突破後沙、壟口、古寧頭一帶防線。國軍實施反擊,由18軍軍長高魁元負責指揮。27日清晨1時,戰事結束。據比較準確的統計,共軍將近4000人 戰死,被俘5000多人。國軍陣亡1267人,傷1982人,國軍第14師中校團長李光前勇戰犧牲。
【古寧頭6】「古寧頭的沙灘被照得有如白晝」,經過數小時的激烈炮火後,共軍跳下船 強行登陸,與我守軍肉搏相接血戰。直到天亮後,我預備軍在戰車掩護下進行反撲,壓縮包圍共軍。…「很多第一波搶灘的共軍,都是在徐蚌會戰時被俘虜的我軍官兵」,程川康(時任國軍上士班長)邊殺邊哭,久久無法自己。
【古寧頭7】1949年10月26日,金門古寧頭村。國軍第十二兵團司令、金門防衛 司令胡璉到了激戰最烈的前線視察。被圍攻的解放軍竟然派一政治幹部向他喊話:「胡璉,投降吧!國民黨就要完蛋啦!」胡璉笑著對眾人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黃埔子弟,豈有朝秦暮楚者耶?」
【古寧頭8】「…戰後璉查詢42團團長李光前上校陣亡之原因,其團一班長告璉曰,予等之武器,乃收繳於福建廣東叛變之保安團隊中,腐舊不堪用。予營只五挺輕機槍,兩挺打不響,三挺不連放,團長見火力不能壓倒敵人,遂決計白刃沖 鋒,但兵又新集伏地不應,團長率先衝上,因而陣亡!」——胡璉
【古寧頭9】「金門戰役我軍被俘四千餘人,其中三千人於1952年被台灣用漁船分批遣返大陸。這三千人一律被開除黨籍軍籍,遣返老家種地。一部份人被定為叛徒,判刑。文化大革命中,三千人統統受到批判,縱是農民也不能倖免。用他們自己 的話說就是:”苦戰三天,受苦三十年。」——劉亞洲《金門戰役檢討》
【古寧頭10】古寧頭大捷放在20世紀軍閥割據、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等死傷數千萬人 的歷史大舞台上,往往被輕忽,但從今天21世紀的眼光來看,這場戰役改寫了現代中國歷史關鍵的一頁…讓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識形態與政經制度,在全球冷戰 的大環境及台海對峙的小環境中,各自進行劃時代的大實驗。——馬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