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4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受2008年金融風暴經濟衰退的影響,美國企業迄今已解僱近900萬名勞工,導致員工的工作時數拉長,但延長的工時通常僅獲得相同或更少的工資,更遑論加班費了。為了爭取應有的權利,許多勞工訴諸法律,指控雇主違反美國聯邦政府及州政府的工資與工時法。
據《今日美國報》報導,去年美國聯邦法院計受理7,006件有關工資與工時的訴訟,大多數是集體訴訟,約為2000年的4倍,較2008年成長32%。此外,去年美國勞工部計恢復2億2千5百萬美元的欠薪,較前年增加28%。
訴訟案件的增加,部份專家將之歸因於景氣衰退後美國職場萎縮以及人為調高勞動生產力等因素。不過,令勞工最不滿的是工時超過法定的每週40小時,但卻因企業的某些作為而拿不到應有的報酬。
不景氣會使企業更為壓榨勞工及降低成本,因此會利用各種方式減少薪資成本,包括強迫員工下班後繼續工作但不給酬勞、有意地將員工歸類為不能領取加班費的職務身份、利用智慧手機及其他科技等佔用勞工的下班時間,員工被迫在下班後或休假期間,仍須隨時待命。
文章說,如果雇主必須支付這些超時工作的加班費,景氣復甦後他們應會僱用更多的員工。
為了因應員工的訴訟,部份雇主會更清楚歸類員工擔任的職務。因應美國職場工作彈性的變化,美國法院則必須在過時的1938年公平勞動基本法(FLSA)與現代科技間做出判斷。
依據FLSA規定,美國勞工應享有加班費津貼,但經理人員、決策人員或專業人士如律師及工程師、資訊科技人員、銷售代表、週薪大於455美元的員工等則不適用加班費的規定。
文章指出,有很多企業將員工歸類為不適用加班費的鐘點工,亦是導致員工訴訟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集體訴訟案件涉及數百萬美元的負擔,多數企業選擇和解,去年11月為甲骨文公司(Oracle)即同意支付3千5百萬美元,與集體訴訟指控該公司不當歸類員工職務的1,666名軟件測試員達成和解,不過該公司不承認有誤。
(責任編輯:陳俊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