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4月20日訊】【編者按】東北大學的王申培教授是波士頓地區知名的學者,除了在電腦資訊科學領域卓然有成外,還擁有許多科學人欠缺的人文素養,能自科學人的角度觀察及思考人文的課題。感謝王教授近日提供其佳作與波士頓社區分享他回中國講學的一些感觸。
今年冬,我回國講學。很高興能再度遊覽西安古都兵馬俑和華清池。中國千年來的歷史又浮現在腦海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白居易(772-846)的長篇史詩《長恨歌》。唐明皇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禍國殃民和與楊貴妃纏綿戀愛的悲劇故事﹐又一頁一頁栩栩如生地展現在眼前。尤其最後幾句畫龍點睛:「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精彩絕倫,與另一篇長篇敘事詩《瑟瑟行》等名篇代表白居易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巧的是,在去河南周口旁邊的淮陽「羲皇故都」瞻仰竭拜三皇 (伏羲、炎帝神農、黃帝軒轅)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帝(唐堯)、舜帝(虞舜))之首--伏羲帝陵(太昊陵)時,卻意外地發現有兩棵樹的枝枝相抱相連。這是非常罕見的自然景觀,全世界少有。那不正是《長恨歌》裏的 「連理枝」嗎?好可愛啊!旁邊還有兩棵樹,以牌子註明,用人工方法怎麼試驗都做不出同樣的「連理枝」來。而龍門石窟裏的白居易之墓地「白園」就在數十公里外。這是不是意味著當年白居易曾經來到過淮陽,並親眼看到過「連理枝」,因而獲得靈感而揮寫出 「在地願為連理枝」的神來之筆?多有意思啊!
更巧的是,就在我要從上海回美國前,正好趕上丁肇中到華東師大演講。會場上擠得水泄不通,連走道上都是人。這位祖籍中國山東省日照的197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說:「非常高興能到華東師大來,我小時候沒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我的父親和母親,尤其是我的母親。」丁肇中的演講一開場,就回憶起兒時父母的教育。丁肇中的父親丁觀海先生、母親王雋英女士都曾在青年時就讀華東師大前身——光華大學。丁觀海先生1929年從光華大學附中高中畢業,當年秋季入光華大學物理系學習;王雋英女士1929年秋季入光華大學理學院生物系學習,1933年畢業並獲教育學士學位。而這段塵封的歷史正是在上海華東師大六十週年校慶之際,舉辦光華大學校友座談會的契機得以重現淵源。可以說,丁肇中先生的這次訪問既是一次學術之旅,也是一次探訪父母雙親過去求學過程的尋根之旅。
丁肇中這次學術演講主題為「國際空間站上的AMS(阿爾法磁譜儀)實驗—尋找由反物質做成的宇宙」。AMS凝聚了丁肇中十六年的心血,而他僅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簡明扼要地回顧當年發現一個嶄新的次基本粒子「J 粒子」的經過,它是不帶電的,而且壽命比近些年來相繼發現的新粒子長1,000倍。「J粒子」的發現大大推動了粒子物理學的發展。為此丁肇中和里希特共同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獎。以及他現在從事的太空研究。對美、中、德等國合作建立太空站有具體而直接的影響。用最平實和簡單的語言--標準普通話(國語)描述出這一世界最前沿的物理科學。「AMS是人類首次在太空中進行的大型的精密物理實驗」,而對於這實驗過程,他總愛這樣評價:「這個其實很簡單」、「這是很簡單的實驗」、「這個大概因為是我想出來的,所以很簡單。」文圖並茂,精彩至極。他的睿智和幽默讓報告會現場不時響起笑聲與掌聲。
講後有很多學者教授學生提出問題。我印象最深的是丁教授回答如何從事高深研究和發表論文時,總結道,「我所指導的所有博士學生,都鼓勵他們論文長度不要超過40頁。因為你的概念和研究結果如果連四十頁都不能完整清晰的表達出來,那就表示你還沒有全懂」。這真是一針見血的寶貴經驗談。與一般世人的看法大相庭徑。
這使我想起語言文學不也一樣嗎? 在文學各種形式,散文、小說、劇本、詩詞中,以詩詞最為短小精煉。最為難能可貴。就拿白居易的《長恨歌》來說吧。它算是長篇敘事史詩,雖然比一般詩句長,但其篇幅也不過840字。比一般短篇小說和散文都要短。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傳誦。詩中戲劇化和神話化的描寫和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從「春風桃李花開日」到,「秋雨梧桐葉落時」。及至看到當年的「梨園弟子」、「阿監青娥」都已白髮衰顏,更勾引起對往日歡娛的思念,自是黯然神傷。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景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渲染詩中主人翁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迴旋上升,高潮迭起。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抒情,回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極高。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長恨歌》的宛轉動人,纏綿悱惻在藝術上世世代代感染和誘惑著讀者。永垂不朽,千古傑作。全在區區800多字內表達得透徹感人。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講到簡練,我又不得不想起一位科學家杜寧(Alan Turing,1912-195)。他的那篇經典論文「Turing Thesis」只有一句話:「每一個可以有效地被計算的函數,也一定可以被杜寧機來計算。」(Every effectively computable function is Turing computable。)這篇論文雖然只有一句話,但卻是整個現代電腦與資訊科學和工程的基礎。全世界最大最有威望的電腦協會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設立的「杜寧獎」(Turing Award)每年頒給電腦與資訊科學最有貢獻的學者專家,號稱電腦界的「諾貝爾獎」。其巨大深遠的影響力可見一斑。還有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在其曠世名作《湖濱散記》(Walden)所闡述的主題,「簡樸、簡樸、簡樸 」(simplicity、simplicity、simplicity)的精神,和至聖先師孔子的:「疏食飲水,曲肱而枕,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意境不謀而合了。
從西安白居易的《長恨歌》,到淮陽的「連理枝」,到上海華東師大丁肇中演講的「J 粒子」,想不到會衍生出這一連串的感想來。特以文為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