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稅負如山 中國人難以承受之痛

人氣 54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4月01日訊】(本文轉自268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 共有兩篇文章。
稅負如山 中國人難以承受之痛 文 ◎ 慕透
調整經濟增速中共無奈之選擇 文 ◎ 高紫檀)

稅負如山 中國人難以承受之痛
文 ◎ 慕透

2011年中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0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再次將中國宏觀稅負過重暴露在公眾的眼中。政府公務員是社會最富裕的階層,將全社會收回來的錢,主要用在富裕階層身上,這是中國貧富懸殊越來越大,社會矛盾日趨激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最近,中共財政部公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0萬億元,其中稅收總收入接近9萬億元,達到8萬9720億元,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同比增長22.6%。而去年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則為9.2%。

稅收總收入的跨越式增長,再次將中國宏觀稅負過重暴露在公眾的眼中。

對於普通中國工薪階層來說,感覺最直接的是個人收入所得稅(簡稱個稅)。過去幾年中,中國工薪階層對個人所得稅頗多不滿,但實際上個稅僅僅佔了中共政府去年整個稅收的6.7%。

而由於增值稅的存在,更多的稅收被隱藏在商品的價格當中。增值稅與營業稅等,都產生在商品的流通環節,被統稱為流轉稅。流轉稅使每一個中國人,每一次消費都逃不脫被抽稅的命運。

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研究的數據顯示,2010年政府稅收收入中70%以上都來自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等間接稅,這意味著中國稅收的70%以上需要由消費者埋單。

考慮到恩格爾係數較低,因此中國稅收收入的大部分由中低收入者而不是富裕人群負擔,其中中產階級成為最明顯感到稅負重的群體。

沉重的稅負

中國民眾的稅負究竟有多重?甚至中國民眾自己都難以想像。

有大陸媒體計算,如果一個工薪階層年薪15萬,買車買房,從25歲到60歲退休期間,至少要交100萬元的稅錢。這還不算其25歲之前和60歲之後的所有稅費。

儘管目前大多數中國人的年薪並不能達到這麼多,不過財經專欄作家廖仕明受訪時說,按照現在中國目前白領的收入和消費水平,一個人一生繳稅100萬元絕不是危言聳聽。問題是,中國人一生平均下來未必能夠賺100萬,其稅費之重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什麼不少評估組織把中國列為稅負最重的國家之一。

事實上,對於中國宏觀稅負過重的指責早已見諸媒體。早在2009年,《福布斯》(Forbes)雜誌當年就已發佈「中國稅負痛苦指數為159,僅次於法國排名全球第二」。

不過,中共官方的觀點卻不這樣認為,《人民日報》曾在2011年年底發表文章稱,中國的稅負不痛苦,而且是合理的。中共的依據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07年的數據,工業化國家宏觀稅負的平均水平為45.3%,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為35.5%。而中國遠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稅負究竟有多重,重到何種程度?曾在2005至2007年做過杭州市市長的政協委員孫忠煥在任職期間有著深刻的體會。

孫忠煥在今年中共「兩會」期間提交的提案中認為,由於人工、原材料、融資等成本的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已經被壓縮為一成左右,還要承擔存在重複徵收問題的高額流轉稅。「製造型企業的流轉稅占全部繳納稅收的比例為77%,貿易型企業的比例更是高達88%,而且他們轉嫁稅負的能力很低,中小企業不堪重負。」

多位中小企業老闆更是直接告訴《新紀元》記者,如果不採用兩套帳來逃稅,企業根本就無法生存。

中共稅收年年增長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共一邊否認宏觀稅負過高,一邊在應承減稅。

不過,自2004年以來,中共一直在提「結構性減稅」,但財政收入卻連年增長,每年增長速度都比GDP快十多個百分點。這還不包括在稅收之外,更為龐大的而且根本找不到統計數字的「費」。

從2000年開始計算,中國2000年的稅收收入占GDP比重為12.8%,此後逐年增加,2011年中國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超過19%。資料顯示,即使是金融危機時期,中國稅收增速也接近20%。再從絕對額來說,2011年的稅收收入已經是2000年的七倍。

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可看出中國稅收增長的速度以及中國民眾的稅負沉重程度。

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中國稅收平均每年增長19%,大大高於GDP的平均增速。而據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陳志武的測算,剔除通脹因素,從1995年至2010年,政府預算內財政稅收在15年裡翻了10倍,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只增長了2.2倍,農民收入只增長了1.7倍。2010年中國8萬多億元的財政稅收和2011年的10萬多億元稅收,大概相當於4.3億城鎮居民和將近9億農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

1994年,中國名義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約為10.3%,2009年這一比重達到21.4%,若按全部政府收入計算宏觀稅負,更高達31.4%。

據經濟學家綦彥臣測算,2011年中共政府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35%以上,而2012年,由於宏觀經濟增速的下滑,稅收並沒有減少,預估這一比例將會高達40%左右。

稅收推高了物價

眾所周知,中國的消費品價格貴過海外。

由於增值稅的存在,導致中國人每吃一頓飯、每看一場電影,甚至是睡覺時都在交稅,除非不消費。實際上,沉重的稅負使企業不得不將稅錢加在商品價格中,最終轉嫁給了消費者。

增值稅推高商品價格的事例在iPhone4S上可完整得到體現。

以蘋果iPhone4S(16G)在3月初的售價為例,中國大陸賣4988元,香港大約賣4129元,在美國約賣4087元。這是因為,中國大陸的蘋果手機,是聯通等運營商從美國蘋果公司手上購買的,算進口,得加上17%的增值稅。而在深圳保稅區生產的蘋果手機,出口到美國和香港卻不用交稅,所以能賣得比中國大陸便宜。

同樣正如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所說,聯想電腦在中國沒有辦法賣得不貴,有17%的增值稅必須加到價格裡面,但產品的毛利率其實只有15%。

中共稅制改革的南轅北轍

近幾年來,在中國大陸民眾不斷的以各種形式抱怨與譴責之下,中共一再提稅制改革和稅收政策調整,其主基調都是減稅,但事實上,稅收卻越減越多。

今年1月1日,為了消除重複徵稅,減輕企業稅負,上海率先開始了中國「十二五」時期第一大稅制改革——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試點。

聽上去很完善的「營業稅改增值稅」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試點兩月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在調研後發現,物流中的貨物運輸業普遍稅負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普遍增加。

上海市2012年預算報告估計,稅改試點之後,2012年的營業稅將減少56億元,下降11.9%。但增值稅卻從2011年的190億元預計將增加到318億元,兩項相加,增長72億元。據說這一改革還要向全國推廣。

此外,房產稅試點城市擴大又箭在弦上。

減稅並不可能

儘管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3月5日在十一屆中國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再次明確提出,把「實施結構性減稅」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但減稅究竟能走多遠?能否真正落到實處?結合往年情況來看,確實不得不讓人打個問號。

2011年中共「兩會」做預算時,定的財政收入增速還低經濟增速一個百分點,為8%,但近期公佈的實際結果,卻是24.8%,遠遠高出9.2%的年GDP增速。

實際上,近十年來,中共財政實際收入年年大幅超過年初預算,年年增速高出GDP十幾個百分點。2004年以來,中共就已經到處宣稱「結構性減稅」,但財政收入並沒有因此減少過,甚至連減緩增長也沒有。

搞笑的是,去年中共以減少個人稅負,降低個人收入所得稅為名義,提高了個稅起徵點。按照財政部的說法,個稅起徵點提高後,納稅人數會由8400萬人減至2400萬人左右。然而,個稅繳納人數的大幅下降並沒有讓中共的整體個稅收入驟降,實際上,中共去年個人所得稅實現收入6054.09億元,同比又增長25.2%。

對此,廖仕明闡明原因,因為中國是專制國家,在中國減稅非常困難,中共政府不能為民眾負責,在一個沒有制衡的結構裡面,要節約自己是很難做到的。而中共政府的政策更是為了自身的方便,對政府來說,不透明不公開的稅收政策最容易執行,他說你要交多少就多少,這很方便也很容易,沒有要改變的理由。「我不覺得中共政府會真的減少稅收,也不覺得中共政府會把稅務問題透明化公開化。」

中共稅收年年增的原因

全國政協委員、中金公司董事長李劍閣在今年「兩會」的提案中稱,這十年財政實際收入年年大幅度超過年初的預算。現在各級中共政府在財政收入超收方面展開著競賽,有的地方財政收入年增速甚至超過40%。

李劍閣稱,目前的預演算法不允許政府自設稅種,卻允許無限制地超收,不允許政府對預算內收入的自由支配,卻不禁止對超預算收入的自由支配。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認為,各地稅收都有任務,雖然提出減稅往往不是實質性減稅。

知情人士透露,在稅收徵收方面,中國大陸過去從省一級開始,就要把稅收收入指標層層分解,一級級落實到各徵收單位,每年都會在上一年稅收收入的基礎上定一個增長目標,從來沒有減少或持平,只有增幅大小的區別。完成不了任務的話,稅務局領導可能面臨丟官的危險。

對於中共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的財政收入和稅收,外界很難查證,不過還可以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僅來自中共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1年,中共維穩經費的支出分別為4744.09億元、5517.70億元及6293.32億元,年增幅在700餘億元左右。

全國人大法律委副主任委員、中紀委原副書記劉錫榮在「兩會」期間透露,四年前中國公務員是600萬人,現在已經增加到1000萬人,一年多100萬人。「老百姓再勤勞,也養不起這麼多官啊!」

此外,中共迫害法輪功自1999年7月以來從來沒有停止過,每年需要動用巨額財政收入。

有資料顯示,江澤民當政時期不顧中國國內面臨的重重困難,不惜動用近1/4的國家財政收入用於迫害法輪功學員的經費。

內部資料顯示,專門迫害法輪功的警察及「610辦公室」人員達上百萬,每年開銷達上千億人民幣。

民眾福利並不能與稅收匹配

相對於高稅負,中共對民眾提供的福利遠低於其他國家。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表示,在中國,包括社保、醫療保險、教育等公共財政支出尚沒有覆蓋全民,政府返還不是很多,這跟其他國家不同。很多國家雖然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但返還程度高,居民得到的實惠多,所以對稅負痛苦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比如在北歐一些福利國家,雖然宏觀稅負高達50%,但民眾的幸福感均較高。

廖仕明表示,世界上許多國家一些公開稅種比中國稅率高,比如北歐甚至美國的所得稅。但重點在於政府的稅收拿去幹什麼了。在美國,政府用於社會福利,包括低收入者補貼、失業、醫療、教育等方面的花費,通常佔據財政收入的70%左右。中國只有20%。這才是區別。也就是說,別人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中國是取之於民用之於官員自己。

政府稅收和財政支出,被經濟學稱為第二次分配。即政府收富人的錢用在窮人身上。所謂天之道取有餘補不足(老子)。中共剛好相反,由於政府公務員是社會最富裕的階層,結果是全社會收回來的錢,主要用在富裕階層身上。這也是中國貧富懸殊越來越大,社會矛盾日趨激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調整經濟增速中共無奈之選擇
文 ◎ 高紫檀


經過20多年的大規模投資,以及此4萬億元的刺激計畫,中共再依靠投資基礎設施來拉動經濟增長相當不現實。(AFP/Getty Images)

此前中共強調保八,主要是維持一定數量的新增就業,避免大量失業。

但3月中共公佈調低2012年中國GDP增長目標至7.5%,打破多年來保八的慣例,專家指此政策為無奈的選擇,經濟結構優化仍然缺乏可能性。

3月初,中共公佈調低201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至7.5%,打破了多年來一直保八(8%)的慣例,這是中國GDP預期增長目標八年來首次低於8%。

3月14日,溫家寶在記者會上承認,由於歐債危機、外部市場萎縮,中國經濟有下行的壓力,但仍然解釋稱,調低速度主要是為了結構調整,真正實現高質量的增長。

不過,專家認為,中共調低經濟增長速度至8%以下,實為無奈的選擇。經濟結構優化仍然缺乏可能性。

經濟增速放緩是無奈的選擇

中國經濟增長一向號稱有「三駕馬車」,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面臨多種困難。

從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情況看,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和貿易發展速度急劇放緩,世界銀行對2012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從此前的3.6%調低至2.5%,這對中國的出口必將構成壓力。

從投資需求看,政府投資的主要領域在基礎設施。經過20多年的大規模投資,以及此4萬億元的刺激計畫,中共再依靠投資基礎設施來拉動經濟增長已經相當不現實。

數據顯示,各級政府以基礎設施為主的投資,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已經從2009年的33.3%,下跌到2011年的16.1%。而另一方面,民間投資由於缺乏渠道和安全的市場機制,富豪們更熱衷於移民而不是投資。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也在一份報告中稱,歐債危機將使中國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至10%,固定資產投資放緩。

從消費內需看,多年來居民收入增速始終遠低於稅收增速以及通貨膨脹,居民根本沒有消費動力,再加上中國社會福利缺乏,居民更願意存錢入銀行以求萬全。

而居民收入不僅增長停滯,同時在地區間、行業間、特別是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總體上還在擴大。農村居民收入低下且增長速度低於城市居民。這種分配結構上的扭曲,降低了全社會的消費意願。

此外,在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看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還面臨資源和能源瓶頸以及環境壓力。

中共媒體透露,中央決策層早在去年制定「十二五」規畫時就已調低了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速目標。去年中國人大通過的「十二五」規畫綱要,甚至將「十二五」期間經濟增長目標確定為7%。

經濟學家何清漣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中共面臨當前的經濟發展困局,經濟發展速度的調整「也談不上主動下調,而是無奈的選擇。」

經濟結構優化被指沒可能

對於溫家寶所指的經濟結構優化,何清漣並不看好。她認為,中國的經濟結構優化沒有可能。

何清漣表示,優化是從勞動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但中國從2007年一直到現在都在講經濟結構優化,不過從沒看到產業結構優化成功的跡象。

何清漣說,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GDP增速,還要看中國經濟發展質量。

儘管中共政府的財政收入年年增長,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共政府拿走的部分佔GDP份額不斷增高,從過去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到現在超過三分之一,最大的一塊被政府拿走。錢被政府拿走的結果是老百姓沒錢買東西,也就啟動不了內需。

從中國經濟結構來看,今年確實有大的國有企業養豬去了,比如武鋼,但這也不能算轉型成功。

下調經濟發展速度或減少就業

此前中國經濟增長目標中強調保八,一個主要原因被認為是維持一定數量的新增就業,避免大量失業造成社會問題。

經濟學家綦彥臣認為,中共下調經濟發展速度,從整體經濟層面帶來比較重要領域的經濟減速,明顯是房地產,這將導致農民工的就業減少,一年可能整體減少1000萬。此外,服務業規模縮小,市場服務業會蕭條。

財經專欄作家廖仕明認為,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一旦低於8%,可能會出現一些社會問題。一個是就業率減少,失業率增加;另一個是企業出現虧損,銀行壞帳增加。◇

本文轉自268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


經過20多年的大規模投資,以及此4萬億元的刺激計畫,中共再依靠投資基礎設施來拉動經濟增長相當不現實。(AFP/Getty Images)

相關新聞
「稅負痛苦指數」中國第二 再引爆爭議
美商務部課徵中國鋼圈反傾銷稅
世界媒體看中國:浙江湖州織里抗稅事件
逆差大  印擬對中國祭出高關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