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3月07日訊】(大紀元時報記者吳雪兒香港報道)將社工服務當產品向社會推銷,劉學威(Ryan)經營香港唯一一家私營安老院社工服務公司。他的工作讓他變成另類社工,志願幫助香港私營安老院,提供經營安老院的管理和技術方面的幫助。
Ryan注意到老人的失落情緒通常會突如其來,感到很憂鬱,然後會很容易想自殺。本港老人自殺個案其實不少,香港的自殺率老人佔的比率比其它年齡層要高,但不少個案沒有被報道。做社工就要能夠識別這種危機,問題通常都圍繞著社交、個人情緒、個人自尊、自我價值等範圍。
見到院舍內有任何缺少的東西時,Ryan也會提供援助。比如進行及教導院舍如何評審,有助提高老人院舍內的技術水平。另外,也會就管理和接受新客人提供幫助,亦要幫助員工進行轉變其態度的訓練。不少老人院也會請他舉辦講座,對員工進行培訓,並照顧員工的心態。
捨高薪 為理想寧走艱辛路
香港的私營安老院,沒有任何的政府資源協助,全港的社工是受政府聘請的,大部份都到了中學、社會福利署等資助機構工作。Ryan以前也是在男童院工作的,之後再轉職到中學。雖然有高薪及工作定時,但Ryan仍然選擇一條艱辛的路。
社工現在面臨很多問題,包括政府一筆過撥款等,導致社工有很多服務是無法做到的。會不會令社工備受壓力,想找一條出路?
Ryan說:「這正是他們成立(私營安老院社工服務公司)的背景。在2000年之後,政府進行一筆過撥款,大家要討論一些資金的籌集。永遠是大機構能得到政府的資金……爭不過他們,制度如此。我們這些社工經常要跑數,比如要人接受你的計劃書,你每年要完成指定量的個案、計劃等。」
清楚自己的社會角色定位
Ryan認為社會可以改變,所以他作出了選擇:「(開公司)最初是很辛苦的,沒有收入,甚至要貼錢。我希望可以開創先河,做一樣前人未有實現過的事……社工在政府的政策底下,被任意改變。我不是說政府的方式是錯的,但如果按照這條路走下去,會遺漏許多東西。社會的發展一定會比計劃更快,社工不應在政策之下被動生存。做了十多年社工,我很清楚我的社會角色、社會定位。」
談到多年做社工的心得,Ryan說:「我們的角色應該是醒覺的,不是跟著政府的編排制度而走。要知道社會問題的癥結,這才是醒覺的表現。」這4年來跟著他做事,但後來跳槽的社工有20個左右,真正堅持這種理念的社工並不多。原因是薪酬較非政府組織(NGO)的社工為低,NGO獲政府撥款較多,地位亦較高。
讓老人重拾生存意志
至於堅持下去的原因,Ryan說,4年來的成功很大:「我做了香港社工不做的事。認為這種價值應該拿出來,與人分享。在有技術、有決心、有能力的情況下,是可以幫助別人的。身邊每個院長、同事,特別是老人家特別開心,老人家未曾試過有人輔導。在這一刻可以令老人家有生存的意志,令他覺得起碼有個人聽他說話,很尊重他,令其覺得自己仍有價值,貢獻甚大。這也並不是錢的問題,最要緊是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仍可找到自己的空間。」(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