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懂的基本常識
不過,在迫不及待地一頭栽進外匯交易世界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所有基本常識,而要了解基本常識,我們得先背起書包,回到學校去學習外匯交易的關鍵詞彙。
阿爾法(Alpha)
多數事業都會為了降低大額匯率波動曝險而涉足外匯市場,不過,有些企業也因為想賺一點「阿爾法」而從事外匯交易。
阿爾法指的是一個經理人的績效相對標竿指數如史坦普五○○指數(S&P500)或零風險投資標的如國庫券的超額報酬。
阿爾法是基金經理人維持生計的基礎,因為如果一檔基金的報酬率和史坦普五○○指數相當,甚至更低,那麼你有什麼理由為它付出管理費或績效費?
因此,投資人和交易者會介入外匯市場,當然也是希望藉此賺到額外的阿爾法。
基準貨幣(Base Currency)與相對貨幣(Counter cur-rency)
探戈一定要有兩個人才跳得成,依此概念,一項貨幣的價值向來是以另一項貨幣為基準。
舉個例子,如果歐元美元匯率為 1.50,表示 1 歐元可以兌換 1.50 美元。
如果美元 日圓匯率為 110,代表 1 美元可兌換 110 日圓。一個貨幣對所列出的第一項貨幣,被稱為基準貨幣,第二項貨幣則稱為相對貨幣。
這些代號的位置可以互調,不過,還是必須遵守一些產業標準。當歐元在一九九九年首度問世時,歐洲央行實際上已規定歐元必須是基準貨幣。
此外,過去或目前屬於皇家體制之國家貨幣,如英鎊、澳幣和紐西蘭幣(以下稱紐幣)等,通常也都是基準貨幣,而日圓、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以下稱加元)則幾乎都是相對貨幣。
美元可以是基準貨幣,也可以是相對貨幣,取決於它的報價是相對於哪一項貨幣。
貨幣(Currencies)
二○一○年時,世界上大約有一百五十種貨幣,不過,其中並非每一種貨幣都有活絡的交易。
有些貨幣能自由交易,有些則不行,這取決於該貨幣屬於固定或浮動匯率,以及該國政府是否允許該貨幣自由交易。
世界上最通用的貨幣是美元。事實上,有超過 85% 的外匯交易都和美元有關。對投資人和投機者來說,一種貨幣的使用頻率至關重要,因為這會決定取得或出脫這項貨幣的難易度。
因此,我向來主張,如果你的投資或交易目的是為了取得阿爾法,那最好是鎖定交易最活絡的貨幣,也就是美元、歐元、日圓、英鎊、瑞士法郎、澳幣和加元。
表 3.1 列出了每一項貨幣、編碼、代號和每一項貨幣占外匯市場日交易金額的比重。這項數據擷取自國際清算銀行的三年期外匯調查(Triennial FX Survey,二○一○年)。
經紀商(Dealer)
企業、投資人和投機者都是透過經紀商來進出外匯市場,經紀商可能扮演直接的交易對手,也可能是中介者。
對多數旅客來說,設在機場的兌幣櫃檯就是他們的外匯經紀商。相對的,企業、共同基金和避險基金經理人則是直接打電話給高盛(Goldman Sachs)或花旗集團(Citi-Group)的經紀或銷售交易部門,以進行交易。
散戶的交易金額通常不夠大,大型銀行如高盛等,並不會很重視這類客戶,因此散戶通常會透過零售型的外匯經紀商或交易所來進出這個市場。
交易所(Exchange)
外匯市場最獨特的面向之一是,它並沒有類似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NYSE)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CME)這種正式的交易場所。
貨幣交易是透過櫃檯市場進行,這意味著交易是由經紀商直接處理。缺乏正式交易所可能是某些人不願意涉足外匯交易的主要原因。
不過,由於市場競爭激烈,使得定價也非常競爭,迫使很多外匯經紀商不得不大方提供免費的教育資源和工具,相關費用通常高達一個月數百美元。很多國家的政府為保護投資人和交易者,也針對經紀商設立了嚴格的規定和資本要求。
基本面(Fundamentals)
一般而言,貨幣的波動其實是反映投資人和投機者對於兩個國家的相對經濟展望的看法。
觀察具體的經濟資料或統計數字,以比較兩個國家的未來展望,就是一般所謂的基本面分析。
市場基本面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種,由於這個議題極為重要,我將另闢專章來討論之。
做多(Long)與放空(Short)
貨幣最有趣的現象之一是,在從事外匯交易時,你等於是同時做多一項貨幣、放空另一項貨幣。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代表了你暴露在兩種貨幣的波動風險中。舉個例子,如果投資人買進澳幣、賣出紐幣,或同時採取這兩種行動,澳幣 紐幣的匯率就會上升。
因此,如果澳幣與紐幣精準地在同一時間升值,且升值幅度相同,這兩種貨幣的匯率就不會改變,這就像跳探戈一樣,當兩名舞者向前移動時,除了腳步有移動,其他根本什麼事都沒發生。
避險(Hedging)
多數企業之所以涉足外匯市場,主要是為了規避或抵銷因進口或出口活動而產生的貨幣相關曝險。不過,並非只有進出口廠商才能透過外匯避險獲利。
當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場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相繼崩潰時,投資人紛紛湧向美元和低收益率貨幣(low-yielding currencies),以策安全。
因此,想要免於因股票投資造成額外虧損的投資人,可以藉由買進美元、瑞士法郎和日圓的方式來規避他們的部位風險。外匯市場的大型交易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實就是屬於避險交易。
利率(Interest Rates)
如果要我選擇一個決定貨幣走向的要素,我一定會選擇利率。貨幣基本上是孳息型商品,幾乎每一國都有一項決定政府、本國銀行與國民借款成本的官方利率,這就是決定你的信用卡與房貸月付款金額的利率。
利率是中央銀行用以控制國內經濟成長與通貨膨脹的工具,所以通常會受到中央銀行操縱。
不過,利率也會讓一項貨幣的吸引力上升或下降。在如今這個現代化的年代裡,一個追求較高收益的投資人,可以輕易地把錢從某一國轉匯到另一國。
二○一○年的大多數時候,美國人絕對找不到任何一家儲蓄帳戶年利率超過 2% 的境內銀行。
但在同樣的一年間,任何一個曾比較過澳洲儲蓄帳戶利率的人,都能輕易找到一家願意支付年利率 5% 以上的銀行。
因此,如果可以的話,你會偏好把錢存在澳洲還是美國的銀行帳戶?這個思維正是促使二○一○年上半年澳幣表現優於美元的關鍵原因。
然而,箇中奧妙其實比表面上看來複雜許多,投資人不會只是基於目前的利率水準而選擇把錢從某一國轉到另一國,他們考量的主要是利率的未來走向。
所以,即使一國的利率水準很低,它的「吸金能力」也可能強過較高利率的國家。@(待續)
摘編自 《一口氣搞懂外匯市場:無所不在的貨幣,是你非懂不可的金融商品》臉譜出版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