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意思是不接受他人的勸說,堅持按自己的意志辦事。比喻頑固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獨斷專行,不採納他人的意見。
【例句】這個人不聽勸告,一意孤行,很可能要栽跟頭。
【近義;反義】固執己見 獨斷獨行;從善如流 博采眾長
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張湯列傳》。西漢時期,漢武帝讓趙禹擔任御史,同張湯一起負責制定國家法律。
過了一些時候,趙禹和張湯,經過周密的考慮和研究,決定制定「知罪不舉發」和「官吏犯罪上下連坐」等法律,用來限制在職官員,不讓他們胡作非為。
消息一傳出,官員們紛紛請公卿們,去勸說趙禹:不要一意孤行,不要把律法訂得太苛刻了。
公卿們帶了重禮到趙禹家。誰知趙禹見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閒聊,絲毫不理會公卿們請他們修改律法的暗示。公卿們見實在說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辭。誰知臨走前,趙禹硬是把他們帶來的重禮一概退還。
這樣一來,人們才真正感到趙禹:是個極為廉潔正直的人。有人問趙禹,難道不考慮周圍人的看法嗎?他說:「我這樣斷絕好友或賓客的請托,就是為了自己能獨立地決定、處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辦事,而不受別人的干擾。」
--轉載自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