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3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尚天、紀曉萌綜合報導) 在沉寂了60多年之後,中共的首部禁片《武訓傳》DVD開始正式發行 。該片於1951年公映後即遭到當時的中共黨魁毛澤東的批判,成為中共整人史上一場「著名的運動」。《武訓傳》不僅公開上架了,而且在盒套封面左上角卻醉翁之意不在酒地寫著:「供研究所用」。
歷經兩年 影片問世
影片《武訓傳》由曾執導《大路》《小玩意》等經典電影的留美導演孫瑜自編自導,片中的武訓由中國電影史上聲名卓著的表演藝術家趙丹飾演,把武訓的偉大內心世界刻畫得入木三分。此外,片中還雲集了黃宗英、吳茵等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著名影星。
電影於1948年由中國製片廠開拍,後因資金問題而停拍。1949年上海崑崙影業公司收買已拍攝的膠片和攝製權,由趙丹主演、韓仲良攝影,並於1950年10月完成拍攝。從1950年底至1951年初,《武訓傳》先後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上映,受到當時各大媒體和各界觀眾的廣泛好評,《大眾電影》還把《武訓傳》列為1950年十部最佳國產影片之一。
廣受好評 遭毛批判
然而,毛澤東則把《武訓傳》視為「毒草」大加批判。1951年5月20日,他親自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題為《應當重視〈武訓傳〉的討論》的社論,由此展開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場對電影的大規模的批判,使影片的創作者以及享有「千古奇丐」美稱的武訓長期蒙受不白之冤。 有學者認為,對《武訓傳》的批判以及後來對《海瑞罷官》的批判,是毛為1966年發動全面破壞中國傳統文化的「文革」做的鋪墊。
傳奇一生 千古奇丐
《武訓傳》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訓的生平事跡為內容的傳記性影片;影片敘事方法細膩,再現了少年武訓的苦難生活和他從青年時代起忍辱負重的「行乞興學」的「苦操奇行」。
武訓(1838-1896),原名武七,出生於山東堂邑縣(今山東冠縣)。他出身貧寒,自幼喪父,隨母乞討,因苦於不識字而受惡人欺騙。為此他決心行乞興學,讓窮人的孩子都能讀書識字,免受惡人的欺壓。咸豐9年(1859),21歲的武訓開始了行乞集資的生涯。他手使銅杓,肩背褡袋,爛衣遮體,邊走邊唱,四處乞討,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嚐遍人間苦,受盡人中辱,只為「省錢修個義學院。」武訓的義行感天動地,終於在他50歲之後陸續辦起了3所義學。
武訓行乞辦學的事跡被呈上朝廷,清廷封其為「義學正」,光緒皇帝親筆批准給武訓建牌坊的奏片、慈禧太后賞賜武訓黃馬褂。為嘉獎其興辦教育之功,清廷替他改名武訓,取「垂訓於世」之意。
光緒22年(1896)4月23日,武訓在朗朗讀書聲中含笑病逝於臨清御史巷義塾,終年59歲。「師生哭聲震天,市民聞訊淚下,自動送殯者達萬人。」 10年後,清廷將其業績宣付國史館立傳,並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訓的業績受到世人的欽敬,許多名家題詞,全國出現以武訓命名的學校多處,並曾一度將原堂邑縣改稱武訓縣。1945年,冀南行署在柳林創辦武訓師範。
責任編輯: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