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5日報導】(中央社巴黎14日法新電)一般認為,哺乳類動物在中生代(Mesozoic Era)是邊緣求生的小型生物,但現在科學家表示,當時至少有一群哺乳類動物繁榮興盛過一段時期。
多節齒生物(multituberculate)和囓齒動物很相像,此物種在中生代時期最後2000萬年間出現,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仍繼續存活地球上。
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古生物學家領軍的新研究表示,多節齒生物在某些部分發展的很好,他們後面的牙齒上有許多結節(凸起端),能夠以被子植物當主食。
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助理教授威爾森(Gregory P. Wilson)表示:「這些哺乳類動物因為物種數量、體型及牙齒形狀得以繁榮興盛,牙齒形狀影響到牠們所攝取的食物。」
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Nature)線上版。
約1億7000萬年前,多節齒生物體型約和老鼠相當。被子植物約在1億4000萬年前出現,在這之後,多節齒生物體型變大,最後變得跟海狸一樣大。
恐龍滅絕後,多節齒生物繼續壯大,情況一直持續到其他哺乳類動物取得競爭優勢。這些哺乳類動物多半是靈長類動物、有蹄類動物及囓齒動物。多節齒生物最後在約3400萬年前絕種。(譯者:中央社林亭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