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3月25日訊】當初闍耶跋摩七世在吳哥都城內建築,鬥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名稱的由來,是因考古學者見平台前後彫刻的都是象的造型,姑且為其取名『象的平台』。包含主要平台及兩個附屬之平台。
鬥象台又稱大象陽台,傳說是古時皇帝舉行慶典儀式的地方,同時也是國王的閱兵台,在吳哥時期每年都會舉行盛大鬥象大會,搏鬥中勝出的大象才成為國王的坐騎。
應為國宫及官舍府第的房基
但是依照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的文字,【宫室:國宫及官舍府第皆面東。國宫在金塔、金橋之北,近門,周圍可五六里。其正室之瓦以鉛為之,餘皆土瓦。黄色橋柱甚巨,皆雕畫佛形。屋頭壯觀,修廊複道,突兀參差,稍有規模。其莅事處有金欞,左右方柱上有鏡,約有四五十面,列放於窗之旁。其下為象形。】另外一段文字則描述著:『國宫之對岸有小石塔十二座』。此段描述與鬥象台的地理相官位置都完全吻合。
其實平台是皇宮房舍的奠基。高棉半年為雨季,巨大的雨量,所以必須將築屋的地基以石料墊高,所以保存了下來。
原來的國宫及官舎府第,原為木造建築,1431年暹羅佔領吳哥後,大肆毀壞吳哥的城市建設,導致原來木造建築蕩然無存,以至於吳哥城留下來的建築多為石室為主。所以皇宮房舍就只留下石造的房基。
鬥象台 (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與癩王台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應為國宮皇宮的門面部份。
鬥象台石刻
吳哥的鬥象台建於十二世紀末,也是賈耶跋摩七世的年代。由巴戎廟的北門直延伸到癲王台這段長達300公尺的平台,共有三個平臺。
鬥象台刻有栩栩如生的大象、犀牛、河馬等動物圖飾。浮雕所見,甚多逼真的打獵場面,包括象獅的打鬥。
南面之梯級兩旁飾有「三頭象」愛羅婆多 (AIRAVATA,雷神的座騎),正在用象鼻集合蓮花。再往前的3 米高牆,刻有打獵之大象。中間之梯級,則以大鵬金翅鳥迦樓羅(GARUDA)和獅子作為裝飾。
台階北端,外牆之後面,有一個極之精美之石刻「五頭之馬」、「九頭蛇」。從馬頭上之多層皇幡裝飾, 應該代表帝王所乘之馬匹。馬後面圍繞著飛天仙女,及面目恐怖之魔鬼,正在追趕著一些驚恐的人群。
這是大吳哥城很著名,遊客必到的景點,接著往下看下去,將一一介紹其他有意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