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3月14日訊】中國文化是神傳文化,華夏的傳統是承天理而來的,古人認為,上天主掌著一切,天道規範著一切。「天人合一」是以天與人的關係為中心思考宇宙和人生的問題,它是一種世界觀和宇宙觀,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傳統理念的源泉和歸宿,在傳統文化中始終佔主導地位,對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審美意識等各領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天人合一」的內涵博大精深,讓我們用心體會。
「天道」與人
宇宙是生命的宇宙,「道」是萬物之源、生命之源。世間萬物瞬息萬變,唯有天道永恆不變。古人認為,天地在造就萬物的同時,也把生生不已的德性賦予了萬物,這種生生不已的內在力量,使萬物生機盎然,競相成長。正如老子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闡述了道家對人與天、地、自然的關係,揭示出宇宙中萬事萬物都要遵從宇宙的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運行規律。
《中庸》上說:「蓋天之生人,既與之氣以成形,即賦之理以成性。故在天則為元亨利貞,而四時五行庶類萬化莫不由是而出。在人則為仁義禮智,而四端五典萬事萬物之理無不統於其間」。這裡說出「道」無處不在,在天為天道,在地則為地道,在人則為人道。人在其後天的行為中,只有專執其先天人性之善,才能順應天道而昌,只有順應自然法則,才能達到「天地人」和諧一體,才能得以生生不息。
「天人合一「是以人合天,而絕非以天合人。「以德配天」、與天地「合德」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明確表達。傚法天道者使自己全部身心與天道自然相統一,遵循「天之道」。《禮記》中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漢代的董仲舒說:「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在傳統理念中,「道」意味著天道,「德」指人們遵循「道」,在心為德,施之為德行。人應傚法天道,學習天地的品德:天之真實不欺,至公至正,浩然之氣充塞於天地之間,人應思真誠、正義而與天道相通,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做人要真誠坦蕩,明辨是非,有浩然正氣,才能與「道」相融合,達到「上下與天地同流」。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心是最慈悲、仁愛的,《詩經.旱麓》中描寫萬物生機勃勃的樣子時說:「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天地永遠不停的運動,覆載一切,給予萬物,使萬物共同生長,自身卻不接受任何事物,質樸、謙遜,博大無私,這種至德至善是人應傚法的根本人生之道。
學習天地仁德、包容的慈悲心懷,堅定為善的意志,正如《周易》中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仁者愛人,珍愛生命,愛護他人,愛宇宙萬物,希望萬物都能欣欣向榮。「合道者」以天下蒼生為己任,以道德人格、正派的品格感化他人,偕同別人一道行善,使一切歸於天理正道。
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從開始就與道德的問題緊密聯繫在一起。也成為古代善為道者的準則。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