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2月26日訊】名列世界七大建築奇景之一,小吳哥窟,亦即世人所通稱的「吳哥窟」(Angkor Wat),是吳哥古蹟大小六百多座精美建築群中的佼佼者,甚至成為整個吳哥窟遺跡地區的代名詞,所以稱「小吳哥」,以示和大吳哥城有所區分。
它是山形廟的最高峰,城內精雕細琢磚磚瓦瓦,是高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所遺留下來的不朽宗教建築;全城雕刻之精美有「雕刻出來的王城」、「金色吳哥」美譽。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
十二世紀,高棉歷史在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俗稱「太陽王」‧SuryavarmanⅡ)的統治下進入另一時期,吳哥文化也因他建造了吳哥遺址中最雄偉富麗的「吳哥窟」而達到頂點。他使用的石塊與埃及胡夫金字塔一樣多。突出而對稱的高塔外形,已被採用在柬埔寨的國旗上,足見吳哥窟在柬埔寨人心目中的神聖地位。
浩大的建築工程
提起吳哥窟神廟群,一定不能不提海拔480多米的荔枝山。據說元朝使節周達觀來此時,將攜帶的荔枝種子撒在山上,長成大片荔枝林而得名。
那些堆砌在吳哥神殿上的大小石頭,據說過程是先開採砂岩並切割成塊,再沿著暹粒河運到吳哥,再由大象或牛運到建築工地,利用簡單的滾木、三角木架、槓桿將石塊搬到定位。石塊堆疊完成後,再來就是進行精雕細琢的工夫。
蘇利耶跋摩二世出動全國最好的工匠、彩繪師、建築師及雕刻家來建造小吳哥,先由大匠師在石塊畫下圖形輪廓,再分配由幾百個石匠進行雕刻及修飾的工作,才能完成修建這巨大的建築。據說,僅小吳哥前後動用了1500多萬人及數不清的大象,花費了在位37年(1113-1150)的時間建築才建築完成。
佈局來自宇宙意象的佛塔
由於吳哥王朝的國王相信死後將成神,所以生前都竭盡所能的建造廟並修舊廟,行成今日廣達5000平方公里的神殿遺趾。占地270公頃的小吳哥,是全球最大的神殿,呈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1.8公里之長方形,外部被寬達200公尺由紅土及沙岩蓋成的城壕與護城河環繞。
廟外四周,築有圍牆,而圍牆四周又有濠溝,濠溝外再築另一道圍牆,宛如兩個相套的「回」字。
小吳哥的入口在西側,走過跨越壕溝長達250公尺的石砌長道,便到達建有3座高塔的西城門,有著七頭蛇( Nagas )的石雕橫亙於護城河,由此通往神殿的石道長達500公尺,才能抵達中央神殿。兩側各有一座藏經閣及池塘。
石砌道兩側的池塘水波掩映下,「池水倒映吳哥尖塔」已成一大名景。「正看是三塔、側看是五塔」,也是吳哥窟令人叫奇之景觀。
遠望吳哥窟,是一堆巨石,簇擁著主體結構,週遭是逐層遞升的尖塔,象徵著佛教傳說的宇宙中心須彌山。建築佈局來自宇宙意象,中心的主塔代表天神居住,位居宇宙中心的須彌山,伴隨的4個高塔則代表東南西北4大部洲。四塔圍著中央一塔的設計,這樣的排列,稱為「梅花五點式」。護城河是象徵著環繞於須彌山的鹹海。【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山根有七重金山,在金山外有鹹海,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被表現的妙俏。
主體結構築在一個長332米、寬258米的石砌臺基上,臺基分為三層,除第三層為正方形外,第一、二層均為長方形,每層的四邊,各有左、中、右三條石階梯連接上一層,在最高一層的平台上,矗立象徵著諸神之家和宇宙中心的五座尖頂寶塔,正中央一座寶塔最高,狀似金字塔,高出地面65.5公尺,相當20層樓高,其餘四塔較矮,分立於第二層臺基平台四角。由外至內,臺基愈來愈小,愈來愈高,呈圓錐形,但臺基本身則是四方形,可謂「方中有圓」。
座塔的四面都精準的朝向東西南北方,吳哥的建築堪稱一奇,大小吳哥均是坐東向西而建。佛塔並未使用接榫方式,而是直立的石塊堆疊而成,整體結構看起來較不牢固,而外部石面都經過精美的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