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多年從事中國政治、外交與文化研究的日本秋田國際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兼任教授林和立博士,在《北京加入反美團夥》文中指出,北京反對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敘利亞與其「不干涉」政策無關,而是北京正在更積極挑戰西方。
北京反對制裁敘利亞政府 得罪一大片
文中寫道,長期以來,北京努力在中東和非洲虜獲人心,但它不惜在聯合國安理會使用否決權,反對譴責敘利亞政府鎮壓民眾的決議,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失敗。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長納比勒.埃拉拉比說,北京此舉已使它「在阿拉伯世界失去了外交信譽」(”has lost diplomatic credit in the Arab world”)。
對中國出口石油的幾個中東主要國家領導人也對北京表示了失望。憤怒並不局限在精英們。利比亞民眾向的黎波里中國大使館投擲石塊,表示他們對中共持續阻礙「阿拉伯之春」行為的不滿。
中共在聯合國從來沒有支持人權事業的聲譽,但即使如此,中共的這次否決行為標誌著令人驚訝的壞眼力。中共在中東和非洲擁有成千上萬的外交官、情報官員和國營生意人,它怎麼竟然能搞錯?
有人可能以為,北京應該有人已經吸取了利比亞教訓,北京因拒絕切斷與卡扎菲政權的聯繫而未能得到新政府的認同,本有可能得到的數十億美元的石油和基礎設施合同已經轉給了歐洲人和美國人。而且不同於俄羅斯,中國同敘利亞現政權並沒有需要擔心的密切的軍事或經濟關係。
並非「不干涉」 北京向內外示威
北京的「不干涉他國內政」的旗號並不能完全解釋這次否決行為。面對國際社會對敘利亞當局鋪天蓋地的譴責,北京本可以使用棄權堅持它的原則,使該決議得以繼續。但北京卻覺得有必要提供額外的遮羞布,以證明它有理由使用否決權。《人民日報》援引外交問題專家阮宗澤的話說,「中俄的否決之舉,為敘利亞問題的軟著陸提供了『機會之窗』,這一機會不容浪費。」
中共展示其行事願望發出了一個重要的信號。北京正向美國顯示它不斷發展的態度。
北京使用否決權藐視華盛頓,它認為美國策劃了一系列「顏色革命」顛覆世界各地的非民主政權。反美情緒似乎在中共保守當權派內大幅膨脹,特別在奧巴馬總統最近提出「亞洲支點」政策之後。北京解讀成華盛頓的「反中遏制政策」加劇。
美國的政策推出時間恰逢對北京來說一個微妙的時刻。即將到來的政府換屆意味著北京熱衷於保護中國穩定的門面,即使中國每年估計有15萬例群體事件發生。新疆和藏族地區都有暴動事件發生。這些群體事件中雖然只有少數人懷有分裂傾向,大多數人只是不滿北京壓制其文化、宗教和語言自由的嚴厲措施。
因此,當美國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建議在慕尼黑召開的國際論壇上猜測「阿拉伯之春也來到了中國」時,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憤怒地回應說,這只是西方的「幻想」。
但麥凱恩可能會挖掘到一些北京的恐懼。隸屬《人民日報》的《環球時報》在社論中稱,「阿拉伯之春把前蘇聯國家的『顏色革命』推向了高潮……美國和歐盟將繼續推動世界其他地區的『革命』,直到中國被淹沒。」
這種擔憂也為俄羅斯政權所分享。最近幾個月裡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爆發了指控選舉中投票舞弊和反對弗拉基米爾.普京統治的抗議。普京指責西方煽動了示威。在過去一年中北京和莫斯科不僅緊密合作阻礙「西方」價值觀的推進,也同時打擊少數族裔的獨立勢力。
中俄在聯合國對制裁敘利亞運用否決權的行為可能標誌著兩個昔日的共產黨盟友增強聯手反對「西方滲透」階段的開始。北京的聯合國否決還可能是一個並不那麼微妙的警告西藏人和維吾爾人的方式,軍隊可能很快在打擊異議人士上加大力度。
北京挑戰西方能否成功?
所有這些都表明,北京很可能變得更加積極地挑戰西方。然而,國際對其敘利亞決議否決行為的反應提出了質疑,北京是否會成功?但中共似乎無視這一事實,「西方的」全球思想和理念如民主治理正以極快的速度席捲中東和非洲。
在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率先成為第三世界有點堂吉訶德式運動的領導者,挑起了馬克思主義國際革命。部份因為毛主義的激進,「偉大的舵手」在非洲和中東贏得相當的信徒人數。現在毛的繼承人已經成為反動派,對發展中世界的蒼生渴望的民主依舊充耳不聞。北京可能認為其敘利亞表決是一個現實政治的勝利。在短期內可能的確如此,不過,從長遠來看,它可能會變成得不償失的勝利。
(責任編輯:畢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