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12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馮閱編譯報導)與孩子的老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以確保孩子在學校能取得成功,這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這可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當你面對不同教師的不同教學個性和風格,和你的孩子擁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和技能等這些複雜的情況。那麼,面對這些你不能很好駕馭的情形,如何能持續積極的參與而不會絞盡腦汁不得其解?我們詢問了新老學校的不同年級的教師、學生和家長。
*小學
這是家長與教師交流的最好時機——一鼓作氣!將會在未來的12年裡產生深遠影響。
1.早點聯繫
如果你不能參與晚上的課程,請聯繫孩子的老師,介紹你自己和你的孩子的任何信息,如可能會影響他或她的家庭情況(例如增加了一個新的兄弟姐妹或最近在家庭中有人過世)。在達特茅斯小學任教近30年的金伯利•史密斯說:「當父母可以給我一些洞察他們的孩子的信息時,我總是很高興。」
提示:請教老師,她希望如何保持聯繫——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每日卡片或面對面—— 一定要交換聯繫方式。如果你分居或離婚,要告知老師,讓她知道你希望怎樣分享孩子的在校表現及其他學校信息。
2.不要預先臆斷
當多倫多媽媽簡杜克從校園八卦聽說她的大女兒將有一位「世界上最可怕的老師」,她的心沉了下去。 「當我在9月見到這位老師的時候,她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糟糕,」她說, 「其實,我女兒度過了有史以來感覺最好的一年。」
提示:保持開放積極的心態,《與教師面談:如何幫助您的孩子適應小學學習》(螢火蟲,2010)的作者勞拉•梅恩建議:「你也不希望孩子的老師通過前任老師的評價來預先判斷你的孩子。」
3.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如果您的孩子似乎在為某些事情而苦惱,不要等到老師約見你進行面談,而是在發現孩子有不對頭情緒的第一時間聯繫老師。最好是在問題一開始出現時就解決它,而不是等到它已演變成更大的問題。
提示:在討論問題時,儘量不要有戒備心理。老師不是我們的敵人。
4.認真閱讀孩子帶回家的老師反饋
當父母打電話來詢問他們早應該知道的事情時,老師會感到沮喪。認真檢查孩子在學校的日程安排,仔細檢查孩子背包裡老師留下的任何信息。
提示:在孩子的背包或口袋裡,指定一個特殊位置存放學校日程等重要文件。
5.懂得欣賞
發自內心的感謝會延續很久。「即使是在教室裡教育30個孩子,一天下來筋疲力盡的老師,也不會不願意花一分鐘去閱讀這類電子郵件或便條,有一封郵件開頭這樣寫道:「我認為你正在做一項偉大的工作」。在達特茅斯,NS,在小學裡做了六年志願者和午餐管理員的肯德拉克魯克香克說:「我知道老師們聽到的這樣的讚揚遠遠不夠!」
提示:堅持這種習慣,在家裏打電話給老師,告訴她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裡度過了多麼不平凡的一天。
*初中和高中
十幾歲的孩子需要與多個教師打交道,要平衡多個期望——這意味著你也一樣面臨這些挑戰。
6.保持與老師溝通
在高年級時家長與教師溝通與在小學是同樣重要的,在Brantford,安大略省的Ballachey公立學校擔任學習資源老師的斯科特•麥當勞說,他擁有豐富的幫助學生從中學過渡到高中畢業的經驗。這對於老師和孩子來說,都標誌著你重視孩子的教育,對課堂教學內容感興趣。
提示:參加家長夜間學習指導,瞭解一下小學的學習程序與高年級有何不同,以及對您和孩子有甚麼期望。
7.退一步
作為高年級學生的父母,你的角色相較於指導者,應該更多的擔任教練和後台支持。教師要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如何自我指導——他們要知道,他們何時需要幫助和如何取得幫助。學生不應該羞於去尋求幫助,泰勒•坎貝爾說,她以優異的成績從高中畢業,現在她在哈利法克斯的達爾豪西大學上二年級。 「我在學校時幾乎每天在午餐時間都會去尋求額外的幫助。」
提示:如果您的孩子正在努力鑽研一個課題,問問老師能給他甚麼樣的支持,無論是學校的教育資源中心或功課熱線。
8.利用網絡資源
學校和教師的網站和網上信息系統,可以讓家長跟蹤考勤,查看成績,瞭解即將到來的公告。
「我每天都更新我的網站,讓家長可以看到他們的孩子正在學習的內容,」在Weston多倫多大學學院任職的高中老師傑西卡.Lorenowicz說: 「它可以讓家長以不過分的方式更多地參與孩子的教育。」
提示:雖然新技術可以極大擴展家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但面談這種方式是無可替代的好方式,傑西卡.Lorenowicz說,「孩子們解釋電子郵件的能力比父母更好。」
*不要在開始時就犯如下錯誤
為了打造一個良好的家長與教師的關係,遵照以下這些忠告——摘自《與教師面談:如何幫助您的孩子適應小學學習》(螢火蟲,2010),作者貝蒂博羅夫斯基和勞拉•梅恩。
•不要逾越老師的權限。與她進行第一次交談後,如果有你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去找校長。
•不要出現在教室門口,期望立即與老師面談。
•不要打斷老師的談話。
•不要期望問題瞬間解決或回應。
•不要給老師發電子郵件,如果這不是學校的政策。
•不要在孩子面前給老師難堪。
•不要為孩子辯解——孩子們需要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