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11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日前《紐約時報》刊載《炎黃春秋》雜誌副編輯楊繼繩所撰《中國人的奇恥大辱》(China’s Great Shame)的文章,表明他出版《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飢荒紀實》一書的用意。
中國大陸在1958-1962年之間,也就是所謂的「大飢荒」時期,有3千6百萬人被活活餓死,其中也包括扶養楊繼繩長大的叔叔。成千的案例顯示,瀕臨飢餓的人人吃人,同類相殘。它的死亡數字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人數的2倍,是1932~33年烏克蘭人餓死或第二次大戰時希特勒殘殺猶太人的6倍。
楊繼繩表示,即使是50年之後,大陸人民還是不敢公開談論當年發生飢荒的事情。他所著的《墓碑》一書在中國大陸仍然禁止出版,只能在香港、日本與西方國家發行。前一陣子中共十八大召開之際,中共當局對新聞與言論的管制嚴厲,更加深了他們對歷史的健忘。
那些否認發生過飢荒的人也有言論自由,誠如近來中共國營的《人民日報》一位業務經理所言一樣,他們荒謬的認為那是「三年自然災害」所造成的。但是查閱記錄,那個年代沒有任何瘟疫、水災與地震。大家或許納悶,自從1970年代中共摒棄毛澤東的經濟政策,改為支持自由化的經濟以來,生活比以往富足,但為何中共當局不許大家談論當年的真相呢?
這當然有政治上的理由:因為完全揭發「大飢荒」時期的真相,會傷及毛澤東的歷史地位,連累共產黨的合法性;然而毛澤東對黨的貢獻及其所建立的極權統治體系,正是造成當年大飢荒的根由。根據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沈恩(Amartya Sen)的觀察,沒有一個民主國家發生過那麼大的飢荒。
毛澤東統治中國時,他的高壓政策滲透到全國每一個人的生活,鄉村的農民完全在控制之下集體耕作,如此政府才能對糧食徵收分配,加以管控。農夫被封閉在全國施行的戶口制度下,依政府的規定過活,而城市的人民發給糧票來取代市場的交易。
1958年毛澤東所發動的「大躍進」運動,野心勃勃但毫無章法,結果惡性循環,而誇大造假的報告誤導高層訂立更浮誇不實的目標。當時報紙吹噓每一英畝的稻田有80萬磅的豐收,結果繳不出虛報的稻米時,當局指責農民私藏穀物,於是逐戶搜查,遭遇抵抗時便以暴力鎮壓。
同時,由於「大躍進」運動要求迅速走向工業化,因此農家的鍋鼎都丟入自家後院的熔爐,用來冶鐵,家家戶戶則被迫集中在一起吃大鍋飯。當局告訴大家可以吃得飽,但是糧食不足時,卻不見補給的蹤影。當時的地方幹部掌控著糧食又濫用權力自肥,不顧他人死活,致使飢民無處容身。
1959年上半年,人民已痛苦至極,中央當局於是應允改善,例如允許農家在閒暇時耕耘自家一小片農田。如果這種改進措施持續下去,或許可以減緩飢荒的嚴重性。可是當時的國防部長彭德懷坦白的寫信給毛澤東,認為其作法行不通。毛澤東感到自己的權力與立場受到挑戰,因此發動整肅彭德懷的運動,藉以根除「右翼份子」。結果耕作私有農田的措施遭到停止,上百萬的幹部因未能遵循根本路線而遭受懲處。
整肅的結果慘不忍睹,至1960年底,中國的總人口比前一年少了1千萬人。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充滿穀物的政府糧倉,不是給飢饉的農民使用,而是留給出口創匯或是援外之用。當時的一位幹部說:「我們的人民很好,他們寧可死於路旁,也不會去搶糧倉。」
楊繼繩表示,他身為現代史的記者與學者,有責任瞭解「大飢荒」發生的原因與背景。打從1990年代開始,他到過十幾個省,採訪過上百個見證人並蒐集上千的文件。由於「大飢荒」是禁談的話題,他只能假借「調查農業政策」或「研究糧食議題」之名取得檔案。
楊繼繩認為,中共高幹當年以解放同胞之名,建立了大規模的奴役制度;他們宣傳「天堂之路」,事實上卻帶領人民走向地獄深淵。
最後,楊繼繩表示希望《墓碑》一書是對3千6百萬無辜人民的紀念,也希望以「墓碑」一詞對造成「大飢荒」的極權政治體系表達送終之意。他說他知道自己所冒的風險,但是如果他因誠實追述歷史真相而遭遇不測,那麼,就讓該書做為他自己的墓碑吧。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