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1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對美國教育工作者來說,由於國際學生增加,一些問題變得更尖銳。是金錢還是使命推動了國際項目?全球教育合作是否堅持學術標準及價值觀,或事實上起到破壞作用?
《高等教育紀事報》(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報導,美國一些大學在國際項目上出現失誤,引發了自我反省。例如,紐約州立大學系統下的帝國州立學院(Empire State College),因允許一所阿拉伯大學用其名稱提供文憑,並對該外國機構的運作沒有影響力而被批評。在北達科達州的狄克森州立大學(Dickinson State University),一項主要招收中國學生的學位課程,基本上就像一個文憑工廠。儘管這些只是孤立事件,但已引起教育認證機構的關注,並敦促大學在海外建立新的學術課程時要謹慎行事。
國際課程也引起了聯邦機構的注意。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提出了令教育界感到驚訝的建議。國土安全部說,那些主要為國際學生開設的英語課程需要獨立出來,使用另外的認證方式。之後,安全部已試圖澄清這一議題,但觀察家認為,這一建議以及大學和國務院之間關於教師簽證和對孔子學院審查的爭議已傳遞了一個明確信息:預計聯邦將推出更多對外國學生和學者的監督計劃。
約80座美國大學設立了孔子學院,這是中共政府贊助的語言和文化中心。今年5月國務院宣佈這些學院下屬的600名中文教師因簽證原因必須離開美國。在受到一些教育工作者和中共外交官的反對後,國務院說他們將讓這些教師不需要離境來解決這一問題。
學術界也出現了對擴大國際教育的擔憂。今年4月,耶魯大學本科課程的教授們通過了一項決議,對耶魯大學在新加坡設立一座文科學院的計劃,力求確保公民自由、非歧視和政治自由的原則。
2010-11學年美國大學招收的國際學生人數創下了新高——72萬3,277人。這一上升的數據很大程度依賴於兩個國家:中國和沙特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各大學也力求開闢新的教育市場,如巴西,當地政府承諾為超過10萬名在國外留學的本科生提供獎學金。
外國學生的湧入為美國大學帶來了經濟利益,並使學生群體更多元化。但近年一些跡象顯示,這些學生在融入校園生活時出現了困難,一項對450多名學生的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外國學生說他們沒有要好的美國朋友。在學術方面,管理層和教授說一些中國學生對美國課堂準備不足,也缺乏足夠的英語能力。這些擔憂已加劇了對通過海外獨立招生機構招攬學生的爭論,有些機構已被爆出為學生撰寫入學申請論文並涉及其它欺詐行為。
鑒於國際學生人數的增長和對這種增長引發的強烈關注,一些教育工作者希望糾正一些失誤。今年4月國際大學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公布了一封聲明,敦促各大學在國際項目上把「學術價值」擺放在前面和中心,否則將面臨意想不到的不利後果。
隨著美國大學尋求開拓新市場來招收國際學生及建立大型的海外學術項目,例如紐約大學將於2013年秋季在上海招收首個本科班,關於道德和價值的爭論無疑將持續至新的一年以及將來。
(責任編輯﹕王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