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種醫學美容 一半安全成疑
【大紀元2012年1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黃靜榮綜合報道)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一項調查顯示,香港常用的10種注射和外用醫學美容療程中,半數都沒有足夠臨床實證支持,並且涉及高風險程序,安全成疑。學會促請政府加強監管。
醫院藥劑師學會在10月針對全港10種常用注射和外用醫學美容療程,進行安全分析調查,發現其中5種聲稱可以抗氧化美白、亮肌、去眼袋等的療程,並無足夠臨床實證支持有實際功效,而且還涉及高風險的皮內或靜脈注射。這些療程包括美白針、DR醫學美容事件中使用的「PRP」血清注射、卵磷脂等。消費者有機會出現嚴重細菌感染,甚至死亡。
學會會長崔俊明認為,PRP療程風險最高,「血小板作人體血液拿出來,去濃縮一些血小板作美容用途,是沒有證據……血小板提煉出來,經過一些程序又再打進體內,究竟他會不會重韜DR事件覆轍?是有這樣的機會,所以非常危險。」但學會發現DR事故後,市面至今仍有6間美容機構提供療程。
至於美容院最常推銷的美白針,崔俊明指該些含有維他命C、維他命E的針,根本無臨床證據顯示有美白效果,更有機會影響肝、腎功能。
而調查中的另外5種醫學美容療程,包括透明質酸、膠原蛋白、A型肉毒桿菌毒素、聚左乳酸及化學脫皮,聲稱可以減少皺紋,修理皮膚組織和激發骨膠原再生。學會認為這些療程有臨床實證支持,但必須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生主理,而且非所有人都適合注射。此外,如注射不當,仍有可能出現副作用。崔俊明呼籲市民注射前要認清風險,「做這些皺紋療程,注射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如果劑量過大,令眼瞼下垂,甚至影響吞嚥,換言之病人有機會因無法吞嚥而有機會窒息死亡。」
學會建議市民接受這類療程前,要求主理醫生說明成效及風險;並建議政府的規管私營醫療架構督導委員會,除區分醫療和美容外,亦有需要設立資格審查制度,確保高風險醫學美容要由合資格人士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