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筱穎巴黎18日專電)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評估東協各國的經濟將逐漸復甦,但如何縮小會員國間經濟發展速度差異,才是穩定成長的前提。
OECD預估,東協各國未來5年的平均經濟成長將在5.5%左右,幾乎回復到2000~2007年金融危機前的水準。不過,包括中國大陸和印度的經濟成長在2017年將會出現疲軟,主要是因為中國市場的開發逐漸飽和的緣故。
OECD的開發中心研究主任裴濟尼(Mario Pezzini)特別強調,只有在經濟政策上進行結構性的改革來提高生產力,並且降低東協各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才能讓東協所有人民享受到經濟的成果。
東協必須要面對並解決龍頭六國(汶萊、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新加坡)與吊車尾的柬埔寨、緬甸、寮國、越南等四國之間越來越明顯的經濟差距。
2005~2011龍頭六國的國民生產毛額遠超過其他四國。而經濟差異不僅限於這兩組國家的國民平均所得,更在於交通建設、金融投資、貿易、資訊產業及人力資源、貧窮人口等方面的落差。其中又以人力資源與貧窮人口兩項的差異最為顯著。
OECD的統計報告顯示,越南在「後段班」四國中,改善貧富差異最具成效。柬埔寨僅僅降低了國內的薪資所得差異,而寮國表面看來急起直追龍頭六國,但反而在積極開發過程中加劇了國內的薪資差距。
東協十國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勞工生產力低、技術無法銜接、產業不夠制度化,以及高等教育尚未普及。如何從政策層面改革、提高生產力,使薪資升等,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報告指出,東協各會員國間,必須在國內縮小貧富差距,以及貫徹社會政策,一起打造2015東協經濟共同體,才能確保東協區內的政治穩定與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