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11月10日訊】1962年,正值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刻,中共與印度發生一場慘烈的戰爭。西方對此似乎印象不深,然而衝突的陰影直到今天還影響著兩個大國的關係。
《外交家》雜誌於10月20日發表Dhruva Jaishankar的文章〈中印戰爭50年〉,Jaishankar是美國華盛頓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部研究員,文章闡述50年前的這場戰爭陰霾未散,對兩國關係有著持續影響。
50年前中印曾經開戰
50年前(1962年)10月20日的早晨,中共人民解放軍在一段有爭議的邊界上向印度軍隊發動進攻,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大國之間發生武裝衝突,而這次交鋒也是當代唯一的一次。由於措手不及,印度軍隊戰敗。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中共又發起了第二次大規模進攻。在絕望中,當時印度總理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不得不給美國肯尼迪總統寫信求援,請求美國給予空軍支持。看到印度已經屈服,北京於11月21日宣佈單方停火協議,隨後解放軍撤回到先前駐守的位置。
這場戰爭時間不長,但卻十分殘酷,有2,000多名士兵陣亡。就在同一時間,全世界都在關注著另一件大事,那就是,由於前蘇聯在古巴佈置核彈而引發美國與前蘇聯間的核戰危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印間的這場戰爭未能引起更多國際關注,但是這場邊界衝突對於印度日後如何看待中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儘管中印關係對於美國、其它地區、乃至全世界都非常重要,但是人們對中印關係的判斷往往存在誤解。隨著中印兩國實力的增長,觀察家們總是喜歡把北京和新德里的關係定義為兩個大國間不斷升級的競爭,而事實卻遠遠比這複雜。
那場邊界戰爭已經過去50年了,而中國與印度在領土紛爭上仍然僵持不下。這塊有爭議的土地面積相當於希臘,人口超過百萬。近來新聞中所提到的釣魚島和南海諸島的那些有爭議的領土,與此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近年中印關係的變化
如今的印度已是今非昔比,全方位軍備力量大大增強。近年來,印度擴大了山地作戰裝備,在東北地區重新部署了最先進的戰鬥機,並增強海軍作戰能力,以威懾來自中共軍隊的任何冒險行動。
另外,中印雙方在經濟上也密集來往。如今中國已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方;而印度對中國而言,既是重要的市場,又是原料供應地。當代國際環境也遠遠有利於印度,在國際體系中,印度與各大主要國家在外交、經濟、軍事上都有廣泛合作。
北京黷武 印度仍深具戒心
由於對1962年那場戰爭的回憶仍在人們的腦海中徘徊,所以亞太區以及西方世界的決策者與分析人士們最好能意識到一點:對於中印這兩個崛起的國家,過去所發生的一切仍然在影響著他們之間的關係。印度一直在經濟和外交方面與中國進行合作,但是由於領土爭端尚未解決,加之50年前那場戰爭,北京當局給印度人留下的黷武印象,使得印度不會輕易相信中共會以和平的方式崛起,世界各國都應注意到這一事實。
西藏流亡政府在印度
《外交家》雜誌另有一篇相關文章,由華盛頓智庫國家利益中心(Center for the National Interest)助理研究員Ivan Lidarev所撰寫,他認為中印戰爭對其雙邊關係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對於北京當局而言,達蘭薩拉(Dharamsala)的達賴喇嘛流亡政府永遠是中共對西藏主權的挑戰。對於印度當局而言,流亡政府則成為北京拒絕承認西藏自治的一個標誌。事實證明,這對印度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印度可以借此打出「西藏牌」,以對付中共,但同時這也使新德里陷入僵局──迫於國內外輿論壓力,他們也不能讓西藏政府離境。所有這些都是導致這兩個亞洲大國間關係經常性緊張的原因。
兩國敵意仍深 較勁姿態明顯
第二,中國堅持要求印度歸還阿魯那恰爾邦地區(Arunachal Pradesh),而新德里則聲明擁有對處於中共控制下的阿克賽欽(Aksai Chin)地區的主權。儘管經過了歷時兩年半的談判,總理Vajpayee又於2003年訪問了中國,但這些領土爭端仍然嚴重障礙著兩國關係。
此外,十分危險的一點是,中印領土爭端還導致了兩國邊境,特別是有爭議地帶的軍備競賽。雙方都修建了運輸基本設施、飛機跑道、前哨基地,並在前線部署了大批的駐軍。今年早些時候,中印簽署了一份應急措施協議,擬建立一套兩國間的聯繫途徑,以備可能出現的邊界衝突。但是,兩國此前也有過這類力求緩解緊張局面的努力,均以失敗告終,因此這份協議的實效尚不能確定。
第三,邊界戰爭加深了兩國間的不信任,增強了彼此間的敵意。
到今天為止,北京仍然懷疑印度在美國的幫助下力圖損害中共在西藏的統治,以此來抵消中共日益增長的實力。加之近來美印兩國關係的改善,更加加深了北京當局的疑慮。
一方面,印度仍然將中共視為民族主義者,視之為一個以稱霸亞洲為目標的威脅力量,並且隨時有可能兵臨城下,如同1962年的那場戰爭一樣。自然,中共近期在邊界問題上的武斷態度,以及中共軍隊軍事力量的大幅增強也加劇了印度的擔憂,成為中印兩國建立穩定關係的主要障礙。
為了與對方制衡,雙方在處理雙邊關係時,都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對立者的姿態出現。最著名的事件是,北京與伊斯蘭堡建立「全天侯友誼」(all weather friendship) 關係,而新德里則與莫斯科展開合作。敵對情緒還導致雙方在周邊地區的競爭,特別是在緬甸和尼泊爾,中印兩國都在排斥對方在臨近邊界的擴張影響力。
不過幸運的是,1962年的歷史問題並不意味著中印註定永遠敵對,因為這種對峙同時也會使雙方損失重大,但是,1962年的這段往事可能會限制了中印雙邊短期乃至中期的關係,而且,這種影響在未來仍然可能持續。◇
本文轉自300期【新紀元週刊】「西方看中國」欄目
本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