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女孩中國尋根 中美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

人氣 223
標籤:

【大紀元2012年10月23日訊】導讀:從1992年中國首次對外國人開禁收養以來,一群被稱作「香蕉人」的特殊兒童,如今正陸續長大成人。她們超過10萬人,絕大多數是女孩,在過去20年間,因政策原因或「重男輕女」的觀念被中國家庭遺棄,由外國人收養。

今年5月,耶魯大學學生夏華斯和她的美國養母一起飛抵中國武漢,開始了尋親之旅。期間,她見了44個家庭,但無一成功,都不是她的至親。在那44個故事裡,她讀懂了中國,養母瑪格麗特讀懂了她,一些多年來為遺棄女兒而心存不安的人們,也得到各自內心的寬慰。

(大紀元記者沈玉清綜合報導)從法律上來說,夏華斯(JennaCook,英文譯名:詹娜)的生日是1992年2月2日,她喜歡這個「好記」的日子。不過,20年來,這個生日始終是她內心的掙扎:大概出生一個月左右,她被遺棄在武漢宗關辦事處附近。之後,一個叫瑪格麗特的美國單身女人領養了她。夏華斯成為中國開放國際領養的第一代孩子中的一員。

據大陸媒體報導,從今年5月17到7月12日,夏華斯在中國渡過了8週的時光,已經是耶魯大學人類學專業學生的她,希望那次旅途可以為她找到親生父母。

藉助媒體,在她的中國「故鄉」武漢與44個家庭會面、聊天,傾聽他們的故事,擁抱、流淚、合影,與36個家庭做了DNA比對,結果卻皆是令人失望的陰性。

今年5月,耶魯大學學生夏華斯和她的美國養母一起飛抵中國武漢,開始了尋親之旅。(網路圖片)

每個家庭的背後都有著一段辛酸的往事

然而,這並不是一場一無所獲的旅行。在那44個故事裡,每個家庭的背後都有著一段辛酸的往事。

通常,每次會面的「母親」,講到傷心往事的時候,總會抓住夏華斯的手臂,或輕撫她的臉龐,為她拭去眼邊的淚水,然後努力用微笑安慰對方的失控情緒。

與多個家庭接觸後,夏華斯已經很瞭解,自己是當初家裏「中間」的那個女孩,這樣的規律每每得到印證,她甚至為這個「發現」有所自得。

希望通過「尋親啟事」找到親生父母

從上中學開始,夏華斯就對發展中國家的人們的生活產生了興趣。一方面是對婦女命運的關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去理解她出生的地方。

2008年,她去武漢時曾要求到武漢周邊的鄉下,看那裏的人如何生活。她從美國的書本上看到的中國,逐漸真切地呈現在她的眼前。

夏華斯覺得自己從來就知道是被領養的,瑪格麗特早早就告訴了她這一點。她有時覺得,領養並不是自己生活中的重要部份,應該「集中精力在學業和朋友相處上」,「就像普通人一樣」。但有時這個問題又顯得那麼扎眼。比如在高中畢業典禮上,她會渴望中國的親人在場。她跟一些年長的被收養者聊天,後者說,當他們有了孩子,會更加想念親生父母。

後來,當她去了武漢這座火爐城市,情感就愈發強烈。她跑到福利院周邊張貼「尋親啟事」,她反覆地去宗關辦事處周邊,那裏有一個水廠客運站,每天百餘輛大巴將遷徙的人來回運送於湖北農村、小城鎮及首府之間。

客運站的負責人劉金花告訴她,20年前自己就在這裡工作,看到好多孩子被留在車站。「女孩兒們被遺棄在各種地方——廁所、座椅、售票櫃檯外。我們車站就有職工,孩子是這裡撿來的。」劉金花說。以她的經驗,夏華斯的父母來自雲夢、道橋的可能性最大,那裏曾經有很多「賣血的」,「丟孩子的多」。還有人猜測夏華斯是安陸人,因為「那裏最窮」。夏華斯看著這些大車開走,希望通過這些「尋親啟事」,將訊息帶到她的親生父母那裏。

過去20年美國媽媽給了她所有母愛

62歲的養母瑪格麗特陪著夏華斯到武漢尋根。儘管,她完全聽不懂中文,但每次會面,她都靜靜地坐在一旁,事後她會告訴翻譯,她能感受對方正在講述的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在特定的某個年代,這些前來認親的每個家庭都有一段辛酸的往事。

夏華斯從小到大,瑪格麗特都用自己的方式支持著這個內心敏感的女孩。夏華斯說,過去的20年,她一直很快樂,美國媽媽給了她所有的母愛。至於尋親,瑪格麗特也曾擔心女兒是否能夠承受那麼多悲歡離合的故事。但當她看到夏華斯抱著一個個中國母親哭泣,拉著她們的手,給她們寬慰的時候,瑪格麗特釋然了。

伴隨著身心成長的是這群特殊孩子們對根的渴望,這樣的尋根將會越來越多。夏華斯的尋找只是近年來類似尋親中的一例。

========================

美國人領養的中國女孩:艱難的尋找自我

四名被領養的中國女孩是一部題為《中間地帶》(SomewhereBetween)的新紀錄片裡的中心人物。(視頻截圖)

【大紀元訊】據美國之音報導,中國1970年代末執行一胎化政策後,數以萬計的中國兒童(多數都是女孩)被世界各地的人領養。自從1999年以來,僅在美國就有8萬中國女孩被領養。

紀錄片由孩子眼中反映心路歷程,四名被領養的中國女孩是一部題為《中間地帶(SomewhereBetween)的新紀錄片裡的中心人物。製片人琳達‧戈爾茨坦‧諾爾頓記錄了已經成為美國人的華裔少女艱難尋找自我的人生經歷。

中心人物之一黑莉在影片中開了這樣的玩笑:「我是個香蕉,外黃裡白。」諾爾頓說,她對這個話題的興趣來自她本人領養中國兒童的經歷。她和丈夫在收養了一個中國女孩一年後,參加了同一時間收養中國孩子的美國家庭的團聚活動。她說,這次團聚尤其激發了她拍攝紀錄片的願望。她說:「我當時真的希望探討身份認同感的問題以及在跨種族家庭長大的我的女兒是如何培養自己的身份認同感的。」

青春期尤其讓諾爾頓感興趣,因為用她的話說:「在這個時期,你有時想要與眾不同,而有時又想要合群。」「我覺得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起點,談談跨種族的家庭的生活經歷,我不找專家和家長等等的人交談,我意識到,有成千上萬的從中國被領養的女孩正在經歷青春期。我希望找他們交談,從她們的視角來拍這部影片。」

青春期女孩尋找自我

影片追蹤黑莉、詹娜、安和芳四個女孩的生活。她們是典型的十幾歲的美國少女,唯一的特點是她們出生在中國,被美國人領養。在四年的拍攝期間,她們和其他被領養的孩子會面,有人會到中國尋根。她們要面對種族成見的問題。和所有的青少年一樣,她們都在尋找自我,界定自己的身份歸屬。

四個女孩背景各有不同,代表了城市和農村,有多元化的地區,有人口成份單一的地區。諾爾頓表示,不管是被領養的感覺,還是如何看待生身父母,還是他們如何苦苦地尋找身份認同感並應對種族成見,或者在身份認同和種族成見問題上根本沒甚麼困難,談到這些話題時,這些女孩的感覺彼此有很大不同。

比如黑莉和芳都在培養自己和中國的聯繫,她們都定期返回中國。自從被領養後,芳每年都回中國。她有更為不同尋常的經歷,因為她是在5歲而不是嬰兒時期被領養的。諾爾頓陪著她回過一次中國並沿路攝影。諾爾頓說,黑莉通過她的家庭建立的慈善組織來維繫和中國的聯繫。這個慈善組織幫助那些仍然生活在中國孤兒院的孩子,向他們提供藥品和其它物資。

廣泛共鳴獨特經歷有普世性紀錄片《中間地帶》獲得了不少好評。「放映式後曾有白人過來跟我說:『我不是領養的,我的孩子也不是領養的,我也顯然不是亞裔,更不是女孩,但這部影片反映的也是我的故事。』」她說:「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既不是第一代移民,也不是第二代移民,他們對我說:這是我的故事。」

諾爾頓說:「我希望為廣大的觀眾製作這部影片,因為在人生的不同時刻,我們每個人都處在某種中間地帶。家庭、歸屬感和身份認同這些主題,在我看來,是最具有普世意義的主題。」

在影片中,詹娜說了這樣一段話:「我不認為自己是純粹的中國人或者純粹的美國人。不管在我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我都會處在某種中間地帶。」

=================

美國家庭成中國棄嬰主要收養者

【大紀元訊】1991年12月29日,中國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簡稱《收養法》),從次年4月1日起施行。這是中國第一次將收養合法化、法律化,也是第一次正式為國際收養打開門戶。

《收養法》施行第一年,便有232名中國嬰童被國際收養,其中206名被美國家庭收養,26名被荷蘭家庭收養。此後,中國國際收養的數字逐年攀升。1995年,2,500名;1998年,幾近翻番,4,855名;2005年,達到頂峰,超過1.4萬名。其中50%以上為美國家庭收養。

棄嬰多因違反計劃生育而被親生父母拋棄

據財新《新世紀》報導,美國最大的專門針對中國的非政府收養組織——美國國際中華兒童服務中心(ChineseChildrenAdoptionInternational,CCAI)表示,在中國收養的孩子「幾乎無一例外」是被父母拋棄的棄兒。

這些美國家長在收養時被告知,他們從中國福利院裡收養來的孩子,多是因違反了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而被親生父母拋棄的。這是中國獨有的政策和現象。這可以解釋,為甚麼中國福利院裡供國際收養的幾乎全是女孩,而且多是健康的女孩。

美國一家收養組織宣稱,「中國有1,500萬孤兒,其中多數是健康的女孩,由於中國的一胎政策而被拋棄」;另一家收養組織則聲稱,「中國每年被遺棄的孩子超過20萬」。幫助這些眾多因計劃生育政策而遭「遺棄」的孩子,對那些充滿愛心和國際人道主義的美國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美國養父母對中國棄嬰身世信息所知甚少

很多收養了中國孩子的美國父母,都希望能夠獲得孩子身世的信息。他們認為,等孩子長大後,總有一天,她們會問起來的。但這些信息在收養時基本是缺失的。他們獲得的孩子生日是被送入福利院的日子,孩子的姓名也常以福利院所在地命名。而孩子親生父母的信息更是一片空白。收養父母當然也無從知道,有些送到福利院的孩子是跨省販賣的結果,出生地也不真實。

瞭解到收養父母的這種需求,來自猶他州的BrianStuy和他的中國妻子,共同創辦了Research-China,專門為收養中國女孩的美國父母提供尋找孩子親生父母信息的服務。
除了收集中外媒體的相關報導,Research-China也在中國本土做一手調研,以期能為養父母們提供更多孩子們的信息。

========================

(此系列文章將發表在大紀元報紙2012年10月24日焦點版)

相關新聞
李文斯頓中文學校25週年慶
美領養外國孩童減12% 中國減幅大
領養寶寶查出結石 美父母成立「關注三聚氫胺小組」
我認識的美國領養家庭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