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陳彥玲教授在完成臺灣大學醫學碩士學位之後到美國攻讀兒童發展、資優教育和整體心理學博士,擅長人際溝通、正向思維訓練與心理療愈,其服務範圍跨中、日、台、美、澳、香港、東南亞和歐洲。其演講錄影獲得臺灣政府國家典藏,現任美國心身醫科大學教授。陳教授近20年的教育經驗,幫助了無數的人解決了煩惱,使他們找到了人生的光明。她在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生活百分百》節目中為眾多家長解答教育問題的節目,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和喜愛,希望能夠為您教育子女提供一盞指路的明燈。)
任女士:我孫女現在是一個不到兩個月的嬰兒,她吃東西和睡眠都很好,而且吃得也特別多,但是每次吃奶的時候讓她尿尿,屁股擦乾淨之後再讓她吃,她就哭得很急,簡直是上氣不接下氣,一把乳頭放到她嘴巴裏,就沒事了,她哭的時候也沒有眼淚,就是乾哭不停,這孩子是性格急呢還是有什麼問題?
陳教授:每一個孩子的生理都是有規律性的,大人要很謙虛的去跟孩子學習,幾個月大的嬰兒也是一樣,因為他是個新的生命,每一個生命如何跟它的環境之間互動,是有他的本事的,你要跟孩子相處得好一點,實際上是遵守他那個特性。
有的時候我覺得大人忘了需要把心靜下來,有的時候太忙了,那個忙其實你有的時候會發現並不是有那麼多的事情需要做。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每天用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好好地去觀察一下孩子,這個孩子他本身怎麼去互動,跟環境怎麼互動,他怎麼樣讓自己的這個身體能夠長大,那是件非常非常有趣的事情。事實上你把他的規律找出來之後,你會做什麼,也就是在他哭之前你早就知道他要幹什麼了,這個時候你自己的準備工作做好了,你的心情也不急了,那孩子他容易得到所需的滿足時,也就減少了他哭泣的時間,他也不就不會那麼急了。
主持人:的確,我也確實發現了這一點。我記得有一次在美國的機場,有一個別的族裔的媽媽抱著孩子,孩子哭得滿頭大汗,我在旁邊都跟著著急,你一聽那個小孩的哭聲,就知道他是鬧毛病了,那個媽媽就一個勁在那哄,抱著晃呀晃呀,他不是困。我當時就覺得,這個媽媽不知道這個小孩子身體是不舒服了,當時語言也不通,我也不知道怎麼跟她講。所以您剛才說到這個是滿有意思的,我們要學習去懂得,要學會觀察我們的孩子,瞭解小朋友的哭聲裏面到底是什麼意思。
陳教授:我記得以前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有一次在超市排隊,我遠遠地聽到一個小孩哭,哭得很淒慘,我回頭時發現是另外一個隊的媽媽推著一個車子,車子上面坐著一個小孩,那小孩哭得眼淚、鼻涕到處都是,我就走到他的附近,用眼睛看著那孩子,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還沒有看過跟他膚色不一樣的人,不知是怎麼回事他就不哭了。通過這個過程,我去思考這件事情,第一個是人的意念是有力量的,第二個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天賦的才幹和能力,為什麼我後來會去讀這個領域,我覺得跟那次的經驗有很大的關係。
還有一個我認為孩子特別的乾淨,特別的純淨,所以我很樂於跟孩子學習。就像我剛才說的,就是在他鬧之前你大概就準備好了,他就不需要那麼鬧了,你比如說大概多久的時候他要吃奶了,你差不多就已經準備好了。你可以去探索一下,如果你用奶瓶給他一點點水喝,他可以接受,那他差不多就是肚子要餓了。預防勝於治療,如果那個水溝快要被垃圾塞住了,大水衝上來了,水就會滿出來,如果是那樣的話,你還不如在大水來之前先去把那個垃圾掃一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