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10月18日訊】(大紀元秦雨霏編譯報導)文學不是拳擊比賽,但是有時候它產生的兩極化的狂熱有點像拳擊比賽。最近幾天中國的情形就是這樣。《紐約時報》10月17日報導說,兩個非常不同的作家,一個被共產黨視為座上賓,一個曾經是共產黨的階下囚,他們最近都獲得著名的國際大獎。
其中一個是莫言,他上週四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共產黨中宣部部長李長春說,這「反映出中國文學的繁榮和進步,以及中國增強的影響力。」
另外一個作家是廖亦武,他獲得今年的德國書商和平獎。他週日在法蘭克福接受了這個大獎並且發表一篇灼熱的講話,主題是「這個帝國必須分裂」。
廖亦武所指的帝國就是指中共極權政府。他說為了中國和世界的自由,這個專制體制必須滅亡。廖亦武因為他的文章在監獄裡度過四年,在經過了數十年的政治迫害之後,去年他逃離中國,現在居住在德國。
*莫言和廖亦武代表兩個陣營
報導說,這兩個男人被廣泛描繪成代表兩個對立的陣營。一個是體制內,一個是異議人士,他們一起定義了中國現代文學的邊界。
規模龐大的中國政治,就像它巨大的人口和經濟一樣,可以遮蓋其他獨立的中國傳統的微弱聲音,比如民主社會台灣和香港,詩人和學者梁秉鈞說。
「大陸像是一個自主自足的宇宙,沒有其他文學可以在中國一爭高下。」出生於香港的梁秉鈞說。
特別是在西方,「人們對於中國文學的概念真的很有限。當他們談論中國文學的時候,要麼是莫言,他代表著來自大陸的(當局)可以接受的主流作家,要麼是廖亦武,他代表著異議人士。」
「如果你來自於比如說德國,你可能認為中國人都是生活在高密的農民。」高密是莫言的農村家鄉。「或者要麼是異議人士。」
*兩個陣營之外的作家
報導引述梁秉鈞說, 「有些東西被錯過了。就像一個光譜,這是一個不完整的圖譜。」梁秉鈞說。他的里程碑式的有關香港的詩歌集「時代邊緣的城市」剛剛再版。
為了幫助完成這個圖譜,我們可能可以看看第三個中國作家,他本月剛剛接受一個大獎—台灣詩人和學者楊沐,他10月5日被授予中國文學紐曼獎。十月份對中國作家來說是一個豐收月。
「如果我必須評價今天誰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我要說是楊沐。」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和評獎委員會的評委之一的米歇爾•葉(Michelle Yeh)教授說。
「這個獎項是有關誰對中國語言作出最大貢獻,楊沐的工作迄今作出了驚人的貢獻。」葉教授說。
「現在許多人不知道這一點,因為他們不讀他的作品。」葉教授說。大陸的作家經常發現他的作品「太精緻和文學」。
楊沐最出名的是他的早期羅曼蒂克的詩歌和他挑戰固定歷史敘事的興趣。
「基本上,他在說,『我位於今天的中國文學主流之外。』」葉教授說。
「他的角色模式是過去的學者-作家,就像蘇東坡一樣。」葉教授說,「他是一個徹底精通古典文化傳統的作家。莫言擁有這個嗎?我不這樣認為。坦白說。」
*大陸作家最大的資產是1949年後的經歷
報導說,但是葉教授也對莫言表示敬佩。她說, 「來自於大陸的現代小說作家,他們最大的資產是他們在那片土地上的經歷,他們在1949年之後的經歷,他們經歷的一切,他們的父輩經歷的一切。這是他們的現實。」
葉說,而這些現實的許多東西,是根植於政治動盪。
但是仍然,「我認為他們對中國的抓取大多局限在20世紀,特別是20世紀下半葉。」葉說。
因此這三位作家獲得的三個大獎告訴我們一些甚麼?
葉指出,「不同中國作家有著截然不同的現實,有關中國,有關中國語言。」
「莫言是一個尋根作家。廖亦武對於他所作的充滿激情。他只能做他自己。我對他經歷的一切感到敬佩。楊沐對於我而言是最好的藝術家,他連繫著文化和過去。」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