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經濟戰開打 誰更受傷?

人氣 5

【大紀元2012年10月17日訊】(新紀元週刊296期,記者高紫檀報導)日本加快了推進釣魚島的國有化進程,再次引發了中日釣魚島爭端,使兩國關係漸趨對立,表現在經濟層面。隨著雙方爭端的持續升級,外界也開始關注,如果中日發生貿易戰,誰會更加受傷。

9月份以來,由於日本加快了推進釣魚島的國有化進程,再次引發了中日釣魚島爭端,使兩國關係漸趨對立,表現在經濟層面,中國已經對日本不斷施壓,中國大型 銀行取消了參加將在東京舉行且備受關注的世界銀行和IMF年會;中國多地博覽會也取消了日本企業的參展;中國大陸海關也加強了日本產品的通關手續。

兩國此前均爆發多次示威遊行,互反情緒高漲。有分析預計,隨著事態的發展,未來中日爭端或將持續升級,雙方發起經濟摩擦的可能性遠比直接發動戰爭的可能性要大。

中日兩國目前被稱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過去10年間,中日雙邊貿易額增長了兩倍,2011年達到3450億美元。而且中日經濟互相依賴的程度很高。 日本是中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僅次於美國和歐盟。中國也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此外,研究指,日本在中國的投資和技術提供了1000萬個工作機會,而廉價的中 國產品給普通日本家庭節省了很多開支,中國的稀土也是日本(要)進口的重要戰略資源。

因此,隨著雙方爭端的持續升級,外界也開始關注,如果中日發生貿易戰,誰會更加受傷。

中國對日本經濟存在隱性依賴

中國大陸有觀點認為,日本經濟對中國高度依賴,中共官方《人民日報》海外版近日甚至發表文章稱,中國大陸一旦對日本扣下「經濟扳機」,日本將不堪一擊,要做好「倒退20年」的準備。不過,此結論被認為過於誇大。

根據中、日官方的統計,2011年,中國對日貿易額在中國國際貿易中的比例,已經從2002年的16%,減少到2011年的9%。而日本對中貿易額在日本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例上升到20.6%。

從上述數據中確實可以看出,日本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要比中國對日本市場的依賴度要高一倍。

不過,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在BWCHINESE中文網撰文認為,中國對於日本有著「隱性依賴度」。因為日本對中國出口的產品主要是半導體和各類電子產品,以及製造高尖端產品的精密機械。

換言之,支撐中國這一「世界工廠」的基礎材料,相當一部份來自於日本。阻止日本產品的進口,也就意味著,中國在減少出口貿易額,讓本來已經滑坡的中國出口貿易雪上加霜。

以風靡世界的美國蘋果公司的iPhone5手機為例,其核心零部件來自於日本,佔到整臺手機零部件總數的37%。這種手機是在中國組裝的,作為「中國製造產品」,再從中國出口到世界各國。

卡死了日本核心零部件的進口,後果可能中國出口額因此減少,像蘋果這樣的外資公司就會將生產基地從中國撤離。因此,中國若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也意味著同時在打壓中國自己的經濟。

日本對中國的資源依賴逐年減少

中國大陸也有分析認為,中國的稀土及各種礦產資源對於日本的製造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日本雖然擁有比較尖端的技術,但日本生產的產品及零部件的原料大部份來自中國,如果沒有這些原料進口,日本的經濟將受到嚴重損失。
而中國商務部官網援引《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正在逐年降低。今年上半年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稀土金屬總量為3007噸,所佔比例為49.3%,自2000年以來首次降至50%以下。而在2009年之前,日本的稀土資源90%以上都需要依靠從中國進口。

而且,自2010年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以打擊日本後,已經使依賴中國稀土的日本企業改變策略,尋找新的稀土來源和開發新技術減少對稀土的依賴。2011年日本進口中國稀土同比大幅減少34%,今年預計還將大幅減少。

此外,對於稀土資源來說,中共官方《人民日報》曾發表文章承認,日本在過去的10多年間低價購買了大量高質量的中國稀土,並加以儲備,足夠用上幾十年。

相反,中國的稀土企業早已生產過剩,加上經濟衰退,價格已經一跌再跌。中共新華社報導,稀土主要產地之一的江西省,用來製造節能汽車高性能馬達不可或缺的 氧化鏑,今年9月一噸的價格跌至300萬元人民幣,只剩去年高檔價格的三分之一。強力磁鐵的原料氧化釹,9月價格也跌到每噸36萬元人民幣,半年跌幅 38%。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甚至期盼日本企業多多購買以擺脫困境。如果中國政府再打出「限制稀土出口」牌,根本無法威脅到日本,甚至中國企業受到的打擊更重。

其它大部份礦產資源,目前價格也都在低位,中國並不具備壟斷優勢,日本也可以輕易在其它國家找到替代。

中國經濟外貿依存度遠大於日本

中日貿易戰若爆發,由於日本掌握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技術,中國的整體出口市場必將受到影響;而日本在資源找到替代進口國以前,出口同樣會受到影響。雙方的外貿依存度則將對本國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2011年中國的GDP為7萬2960億美元,據中國海關統計,2011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3萬6420.59億美元,貿易順差1551.41億美元。外貿依存度為49.9%,其中出口依存度為26.0%。

同年,日本的GDP為5萬8723億美元,據日本海關統計,2011年日本貨物貿易進出口16789.7億美元,貿易逆差316.6億美元。外貿依存度為28.6%,其中出口依存度為14.0%。

從外貿依存度上來看,中國對海外市場的依賴要超過日本近兩倍,雙方發生經濟戰後,中國經濟受到的衝擊要遠大於日本經濟受到的衝擊。

中國對日本出口 大於日本對中國出口

單單以中日互相之間的出口貿易金額來講,中日停止貿易後,中國也並不佔便宜。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12年1~6月,中國向日本出口736.4億美元,同比增長8.1%;從日本進口883.5億美元,同比下降6.2%。日本海關 的數據顯示,2012年1~6月,日本向中國出口735.4億美元,同比下降6.2%,從中國進口912.9億美元,同比增長7.0%。

由於香港的貿易中轉作用,兩國的海關數據並不相符。如果以兩國的進口額為準進行計算,中國實際貿易順差為29.4億美元。

如果中日發動貿易戰,單從出口金額而言,中國的損失更大。
另外,從趨勢上看,中國市場對日本的重要性正在下降。數據顯示,日本上半年貿易出口增長4.2%,其中對美國出口增長達到24.2%,照此趨勢,美國很快將取代中國成為日本第一大出口國,而且,日本對東盟各國的出口也是大幅增加。

但與此同時,日本對中國出口卻降低了6.2%,可見日本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正在減小。同時,由於上半年中國對日本出口增長7.0%,表明中國對日本的市場佔領更有優勢,一旦停止,中方自然損失較重。

日企撤走 中國GDP將減少 千萬人失業

日本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已經超過600多億美元,直接或間接創造近1000萬就業,中日合資企業如廣汽豐田、東風日產等,都是當地的利稅大戶。而中國在日本的投資除了18萬億日元(2011年末數據,約2300億美元)債券以外,用於生產的工廠及創造的就業均可忽略不計。

日本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已經超過600多億美元,直接或間接創造近1000萬就業,中日合資企業如豐田,是當地的利稅大戶。(Getty Images)

由於中國大部份所謂日企,實際是中日合資企業,由日方提供核心技術和零部件。中國社科院的經濟學家計算後發現,砸一輛豐田汽車中國損失60%,日方纔損失40%。

中共央視網評中由邱天人撰稿的一篇文章稱,如果沒有了日企,中國整個經濟和稅收首先會減少。以廣州市的汽車產業為例,2011年,廣州GDP為1.23萬 億元,廣州汽車產值維持2010年水平為3000億元,占GDP的24%。同時汽車產業也是廣州的第一大稅收來源,其中廣汽豐田納稅87.87億元,東風 日產加上單獨核算的風神汽車納稅接近80億元,廣汽本田黃埔、增城兩個工廠的納稅額總共約為60億元。三者相加納稅接近230億元,當年廣州稅收為 1021.2億元,占比約22%。

與此同時,在華的日企工作的員工數量龐大,一旦這些日企停工停產,大量中國工人就業也將成為問題。如果日本企業撤走,1000萬失業人員將成為中國的巨大問題。

中國拋售日本債券的後果難確定

從中國商務部旗下的國際貿易學院研究員金柏松的評論中可以看出,中國也有一種觀點,考慮利用其擁有的18萬億日元債券(約2300億美元),用最有效的方式對日本經濟進行打擊,比如通過大規模賣出日本國債在日本引爆財政危機。

持有拋售債券打擊日本經濟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如果中國開始大量賣出日本國債,其他債權人會一個接著一個地爭相賣出日本國債,並在幾分鐘時間內毀滅日本金融市場。
金柏松認為,這樣「很明顯中國可以沉重打擊日本經濟,但對自己傷害不大。」

但這一觀點也被認為具有不確定性。

根據日本央行數據,截至6月底,日本國債總餘額為940萬億日元,海外投資者持有比例上升至8.7%。據此計算,中國的18萬億日元國債僅佔全部日本國債總數約1.9%。

靠拋售1.9%的日本國債能否引發日本債權人爭相拋售實在是個未知數,有分析認為,如果中國白菜價拋出日本國債,也有可能引發搶購,甚至日本銀行可以低價買進國債來抵消中國拋售的影響,不但撿到便宜,而日圓的下跌也將是日本政府樂於看到的。

如果出現上述結果,中國的拋售日本債券則等於是把錢扔到了大街上,一堆人偷笑。

日本比中國更能接受經濟低速增長

由於中日經濟已經高度融合,中國被越來越多的日企看做是重要的市場。

從2007年開始至今,中國一直是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是日本最大的進出口市場。日本引以為豪的汽車、電子、動漫及遊戲等產品在中國市場非常受歡迎,中國也是上述日本較具競爭力的產業的重要海外市場。

號稱「世界液晶之父」的夏普曾經如日中天,但夏普在百年「華誕」之際卻陷入生死存亡之境。中國市場早已成為占夏普海外收入近半的最大市場,夏普仍然希望開發新品低價佔據中國市場,能夠走出巨虧泥潭。

雖然尚未如夏普那樣瀕臨破產,但同樣巨虧的索尼和松下在激烈競爭態勢下也都有意進行產業轉型。而關鍵市場也押寶中國。

毫無疑問,中日假如貿易爆發衝突同樣將給日本經濟造成巨大損失,但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認為,日本經濟已經保持了20多年的低速甚至是負增長,日本社會制度與民眾心態,已經能夠適應這一種低速增長。

但是,中國GDP的增長率如果下滑到5%,或者4%,那麼中國需要付出的社會成本將是巨大的,這不是「勒緊褲帶」可以解決的問題。在當今的中國,是經受不起低速增長的。

旅美經濟學者程曉農在接受法廣採訪時甚至認為,中日貿易戰對於中國來講,真正的損失不是和日本貿易戰的損失,而是一旦中國破壞了這個國際規則之後,將引起 全世界對中國的投資環境的恐懼和擔憂,會引起其他國家各種資本大筆外逃,本來中國現在的經濟就已經很糟,大批外資撤退對中國經濟的傷害就不是中日貿易這點 小小的影響了,它會導致中國整個經濟癱瘓。

知名評論員文昭認為,假如中日爆發經濟戰,雙方的承受力關鍵是要看哪一方的政治結構穩定。而中國大批工人失業後,並沒有完善的失業保障,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將嚴重受到衝擊。◇

本文轉自:新紀元第296期
更多精彩文章請訪問新紀元網站:

相關新聞
領土爭端:日本記者一句話讓中國人「沉默」
胡平:中國會成為負責任的大國嗎
釣魚島危矣!日政府找到1953年中共賣島證據
港媒:二戰後繪製世界地圖 日領土不含釣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