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輝】:薄瓜瓜是否回國對薄熙來的審判有影響嗎?

周曉輝

人氣 9

【大紀元2012年10月17日訊】 10月14日,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引述來自兩名北京和重慶的消息人士稱,薄熙來之子薄瓜瓜上週已悄悄返回中國大陸,可能在「即將開始的」薄熙來審判中出庭。不過,美國《紐約時報》記者黃安偉與英國《衛報》記者布拉尼根(Tania Branigan)15日則在推特上引用來自薄瓜瓜本人的消息,稱其否認返回中國大陸。

薄瓜瓜在用英文給《紐約時報》北京分社記者發來的郵件中表示,「當前關於我家庭的新聞報導——我已經回到中國——是沒有根據的。」而他告訴《衛報》的是:「正如多數有關我家人的新聞一樣,我回國的傳聞是不實的。」

薄瓜瓜在為自己「闢謠」的同時,順帶否認關於其父母的諸多「傳言」是不實的。按照其邏輯,關於「我」回國的消息既然證明是假的,那麼此前關於「我父母」的多數新聞也是假的。顯然,薄瓜瓜犯了邏輯上的錯誤,其回國即便是假消息也和其父母所做的諸多事情是否是真實的無必然聯繫。無疑,薄瓜瓜此言情緒化更多於理智。

有意思的是,關於薄谷夫婦的諸多傳聞業已經中共當局公開證實,比如谷開來殺人,薄熙來濫用職權並允許其家人收取巨額賄賂等。是以薄瓜瓜否認的應該不是這些方面,而是關於其父母參與謀逆、參與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和販賣屍體等「傳聞」。筆者毫不懷疑,薄瓜瓜是深愛自己的父母的,而且沒有一個子女願意相信自己的父母是殺人犯,是惡魔,但這並不等於這樣的罪惡其父母沒有犯下,這樣的「傳聞」會在未來被公開證實,因為這絕非是空穴來風。就像納粹時期,許多在家庭中是好丈夫、好父親的德國納粹軍官,卻在戰後被證實是殺人不眨眼的屠夫,他們的子孫後代也因此揹負上了沉重的枷鎖。

筆者從常理推測,薄谷夫婦雖然狠毒,但對薄瓜瓜應該是愛護有加的,很多事情,比如謀逆計劃、活摘器官和販賣屍體等是不會如實告知他的,因此,薄瓜瓜不知道或甚少知道這方面的內幕以及認為這些是「傳言」也並不奇怪。

從已公佈的各方資料看,薄瓜瓜最可能知道的內幕是:自己在海外學習的費用來源,父親的政治抱負,父母與王立軍的親近關係,自身、母親與海伍德的關係等。而薄瓜瓜所知曉的這些,對於即將到來的針對薄熙來的審判並無根本性的影響,因為王立軍、徐明、谷開來等人的口供早已作實很多細節,薄瓜瓜即使回國,口供也不過是再多一份證據而已。而這也是筆者認為薄瓜瓜是否回國,都不會影響對薄的審判的原因之一,儘管在9月28日中共發佈的處理薄的通告中有部份隱射到他。

筆者認為薄瓜瓜是否回國,都不會影響對薄的審判的第二個原因來自中共發佈的處理薄的通告。根據通告,薄熙來自擔任大連市領導起,不論是在此後任職的遼寧省還是在商務部,直至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兼重慶市委書記,都「嚴重違反黨的紀律」,並「在王立軍事件和薄谷開來故意殺人案件中濫用職權,犯有嚴重錯誤、負有重大責任」。

「嚴重違反黨的紀律」二十年一直都沒有被處理的薄熙來,卻因王立軍叛逃美領館和妻子殺人而徹底玩完,原因並非僅僅是失察和縱容之罪,也不是其和家人收受巨額賄賂,真實的原因除了胡溫習無法容忍薄周圖謀習近平妄圖奪權的野心外,更在於薄谷夫婦、周永康、王立軍等參與的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的罪惡被曝光,而這中共不敢公諸於眾且用「調查中還發現了薄熙來其它涉嫌犯罪問題的線索」來掩蓋的幾點顯然與薄瓜瓜沒有太多關聯,其所謂的「薄還利用職權為他人謀利,直接和通過家人收受他人巨額賄賂」不過是障眼法,也是對薄瓜瓜的某種警告,不要為某些人利用,否則有可能因此被牽涉其中。

筆者認為薄瓜瓜是否回國,都不會影響對薄的審判的第三個原因是胡溫習等一方未必會利用薄瓜瓜來擊垮薄熙來。一則深受文革之苦的他們深知子承父罪之苦,不一定願意悲劇重演,而且此例一開,會引起黨內諸多官員不滿;至少筆者認為這不是一招明智之棋。二則中紀委手中業已掌握了足夠的致薄熙來死地以及有關薄周謀逆的證據,關鍵是公開和不公開的問題;三則以薄熙來見風使舵的性格,在谷開來、王立軍等為保命披露諸多秘密的情況下,在大量的證據面前,薄為保命也絕不會不吐口,一定會吐露更多與周、江、曾等有關的秘密。此前就有消息稱,薄在被雙開後曾大罵周永康,從大罵走向吐露實情距離應該並不遙遠。

因此,筆者推斷薄瓜瓜是否回國,實際上都不影響中共對薄熙來的審判,而薄瓜瓜是否會被最終處理,也取決於其是否聽從「警告」。在筆者看來,薄瓜瓜品嚐的苦果不僅僅在於父母被判刑,而是其終身所揹負的壓力。至於在薄熙來之後,中共是否要處理周永康等人取決於高層是否打算做到通告中所言:「不管涉及到誰,不論權力大小,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決不手軟,決不讓任何腐敗分子逃脫懲處。」

相關新聞
張敬仁:薄瓜瓜真的不瞭解薄熙來嗎?
港媒:薄熙來受賄 薄瓜瓜或受指控行蹤成謎
引渡薄瓜瓜回國?中共敢開這個先例嗎?
【陳思敏】:薄瓜瓜發表聲明憑甚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