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信貸推中國內需? 專家:道路漫長
【大紀元2012年10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報導)長久以來,中國大陸民眾喜用現金交易,不喜歡刷信用卡。如今,中共當局在債務額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為了刺激內需消費,並減少推出基礎建設的負擔,開始吸引更多的消費貸款公司投入中國市場。但專家認為,中國消費信貸的發展仍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金額只佔貸款總數的15%,還不足以有效的帶動國內消費。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去年中國大陸信用卡發放張數增長24%至2億8,500張。去年,中國大陸的消費貸款(包括抵押貸款、信用卡預付及汽車等)總共是8.5兆元人民幣,比前年增加約27%。其中,信用卡借貸增長81%,成為8,130億元人民幣,而消費者貸款增長17%,為2,320億元人民幣。
據統計,中國大陸的個人消費佔GDP僅三分之一,相較之下,美國的個人支出約佔其GDP的三分之二。
金融業人士表示,這些日子年輕人更願意舉債花錢。一位金融風險管理公司費爾愛薩克(Fair Isaac Corp)的亞太部門發言人表示,有些銀行已準備貸款給更多的人,它們設置軟體掌握違約情況與判斷顧客的品質。
僅管中共人民銀行統計,2011年中國大陸個人貸款的債務拖欠率或不良貸款比率,從2010年的1.1%下滑為0.8%。但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數據,2012年前半年中國個人拖欠貸款的餘額比去年下半年上升18%,其中一部份是消費貸款與信用卡的欠款。
對一個諸如建立顧客資料庫與信用評估等觀念仍處於瞭解階段的中國而言,其推動擴大個人貸款仍會面臨各種挑戰,而中國的經濟成長減緩也會阻礙放貸。
波士頓諮詢公司主任法蘭克.梁(Frankie Leung)表示,2011年消費者借貸的320億元人民幣,其數目幾乎只是公司原先預估的一半。他說政府擴大消費信貸比預期緩慢,抵押貸款也是。這可能影響消費者購屋、買洗衣機等其他家電用品。梁主任表示:「我們發現年輕人仍然會花錢,但其他的人就不那麼願意了。」
報導舉出一例說,今年22歲的女大學生劉琪坤(音譯)最近貸款買了一隻280美元的手機,對於失衡的中國經濟來說,這或許是個好消息。
劉小姐是在某電子產品商店通過一個資訊服務站貸款買的手機,這個服務站由阿姆斯特丹投資企業派富集團有限公司(PPF Group NV)旗下消費貸款公司捷信消費(Home Credit BV)運營。劉小姐同意以每月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下桃紅色聯想A520智慧手機,本息合計要比原本人民幣1,782元的售價高出23%。但她認為自己很快就會還完貸款,因為媽媽每月匯來1,000元人民幣,比自己所需的生活費還多出300元,而且她還當數學家教賺取外快。
報導說,自2009年開始在一些城市試驗消費者信貸計劃以來,主管機關允許四個貸款機構逐漸擴大至其他城市與零售地點,讓它們在摩托車店設立資訊服務站,成立家電連鎖店。目前有國營的中國銀行、中型的北京銀行參與。它們還包括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與歐洲金融公司PPF Group子公司捷信金融集團。中共官員6月份表示,他們會允許香港金融機構廣東省南部成立消費信貸部門。
捷信中國公司近來表示,未來二年將投資1億2,900萬美元擴大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的貸款業務,在1萬5千個小型商店與9千多個零售店設置資訊服務站,包括中國大陸最大的通路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國美電器控股有限公司。捷信中國公司想在信用資料不足的國家建立信用貸款制度,已面臨許多挑戰,因為借貸機構只能仰賴一些電費單與銀行帳戶交易簿取得信用資料。
為了瞭解消費者能否償還高達35%的電腦或摩托車的貸款利率,捷信中國公司需查驗其未償貸款、職業與住屋記錄。申請者需填寫表單,提出銀行帳戶與政府的健保卡證明。捷信中國金融集團的執行長史國奇(Michal Skocil)表示:「但是如果他們搬遷頻繁,就不適合貸款給他們。」他並表示這方面的平均違約率不到5%。
基於前述,儘管劉小姐說她對貸款滿意,覺得付得起前幾個月智慧手機的錢。但另一方面手機的價格對她來說會讓她買得不甘心。因為現在那隻手機只賣100元人民幣(64美元),比原先的價格便宜太多了!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