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嚴打特供」 食品危機欲蓋彌彰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金靖報導)中共工商總局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嚴查超市、商場、集貿市場、批發市場等場所所售商品,不得出現「特許」、「專用」等用詞。在中國大陸食品安全危機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共「嚴打」特供,民眾認為是欲蓋彌彰,更加深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憂慮。

特供,是中共利益集團的特權

國家工商總局要求,以酒類、食用油、乳製品、飲料、茶等日用消費品生產經營者為重點,加強對超市(商場)、集貿市場、批發市場等重點場所的巡查檢查,強化對電視、報紙等媒體的廣告監測力度,杜絕發佈含有違法違規內容廣告。

針對濫用「特供」、「專供」標識的情況,去年9月份,大陸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通知》(182號文),要求白酒、葡萄酒等商品的生產經營者,大型超市等銷售場所,不得出現「專(特)供××國家機關」、「××省(市)指定接待專用產品」、「軍隊特供」、「軍需特供」等國家機關的名義及類似內容。

業內人士稱,四部委這次主要的嚴打對象是沒有續費(特供產品授權使用費)的超時使用者,以及無授權資質的假授權機構。只要是在使用期限內的,則不受影響。

據大陸媒體透露,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特供、專供產品可花錢購買,而叫價最高的便是授權「人民大會堂」特供、專供,一年要花500萬元;其次,如「釣魚台國賓館」專供,一年叫價300萬元左右。只要有企業願意出錢,還有不少專門運作特供項目的公關公司提供一條龍服務,一年收入可達數千萬元。 

據大陸媒體透露,政府機關一般不會與使用者直接接洽,主要是國家機關下屬或關聯公司或公關廣告公司運作。這些公司從中抽取20%以上的提成費,並向特供牌的使用單位開具發票。使用單位獲得特權牌後,提價更方便,也便於招商,而真正為這筆巨額使用費埋單的仍是購買產品的消費者。 

廣西民主黨人士李志友對大紀元記者表示:「特供,是中共利益集團的特權,是權力和身份的象徵。正因為其產品稀少,以稀為貴、以少為奇,所以才要特別供應。普通民眾能夠花錢買到,那就不叫特供了。」

李志友說:「四部委針對沒續費的商家、無授權資質的機構進行嚴打,一方面表明這是中共權力機關的專利,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交錢,才能拿到合法的冠名權,至於你的產品質量好不好,是否是只有少數人才能享用,那他不管。一方面給那些敢在老虎嘴裡奪食的機構一點顏色看看,這個買賣可是我官家的特權,誰也甭想分一杯羹。」

民眾:食品安全危機 欲蓋彌彰

據工商部門稱,此次整治行動並非只針對特供、專供的超時使用者,而是那些打著國家政府機關名義的特供、專供產品,稱「這類商品嚴重損害了國家機關形象,破壞了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互聯網知識產權律師周賓卿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對廠商而言,他們希望產品打上『特供』、『專供』等字樣,讓消費者能更放心來購買,以此來擴大產品的銷量,因為『特供』代表著安全、質量有保障。 他認為,這種商業行為,其實是無可厚非的,只是一個市場行為,作為國家行政部門,你要嚴打,也要言之有理,依法有據,不能想打就打。

周賓卿認為:「因為市場上有這樣一個食品安全危機,消費者比任何一個時候更擔心和關注食品安全,如果商家能提供安全更有保障的食品的話,消費者更願意去選擇這種食品,也就是真正的特供產品還是大有市場的。」

李志友分析,四部委之所以要搞所謂的嚴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希望儘量淡化特供的負面影響,因為官方從來沒承認過有專門的綠色蔬菜等特供基地,因為這些東西是擺不上檯面的,社會上大張旗鼓的銷售特供,相當於在揭它的短。

李志友質疑,既然官方食品安全官員說食品是安全的,那你為甚麼還要搞特供,這不正說明食品有問題了嗎。不過四部委這樣高調的嚴打特供,其實是欲蓋彌彰。

如何才能根絕「特供」產品?

周賓卿表示:「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食品安全幾近崩潰,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從瘦肉精再到地溝油,各級官員對自己監管的市場完全失去了信心。」

周賓卿認為,特供,已不再是中南海的專利。隨著中國社會道德的全面滑坡、隨著食品危機的日漸嚴重,「特供」已經蔓延至市縣鄉。中共各級官員紛紛在自己的勢力範圍,找一塊山清水秀的政府用地,不惜代價地打造權力小圈子裡的「特供基地」。

李志友表示,要徹底杜絕中國大陸的特供、專供產品,就必須從根本上消除產生特供現象的特權土壤。如果中共利益集團這一特權階層還在中國大陸存在,特供、專供就不會消失。

(責任編輯:李熙)

相關新聞
食品安全危機重 中國內外議論多
一場食品危機終於化解了!
中南海「特供」產品基地  渠道更隱蔽
廣西住宅半夜起火 熟睡主人被狗叫醒得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