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泡沫的迷思(之一)

人氣 59

【大紀元2012年01月09日訊】(據中廣新聞夏明珠報導)儘管美國經濟出現了一些細微的樂觀訊號,失業率還是很高,經濟成長依然處於接近停滯狀態。

經常有人以日本的前車之鑑,來警告美國,提醒它如果不趕快亡羊補牢,可能會步上日本後塵,但是對於如何把經濟帶上正軌,各方歧見很大。

日本經濟失落的二十年,是從1990年一月股市空頭開始,不過令人非常疑惑的是,就很多重要的指標來看,它的經濟狀態其實是比美國好很多;儘管金融崩壞,日本民眾依然可以維持相對富裕、甚至愈來愈高的生活水準,有朝一日,再回頭看的時候,大家說不定會驚覺,這個時代的日本,實現了一個不太可能的經濟奇蹟。

你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太誇張,現實與印象怎麼可能差那麼多?如果這是事實,那美國有沒有可能學習日本經驗?

日本的房市再也沒能回到泡沫經濟時代末期曇花一現的盛況,東京股市也一樣,但是日本經濟和人民的韌性,清楚的表現在很多面向上。這有事實和數字為證。

1989到2009年,日本國民平均壽命延長了4.2歲,從78.8,變成現在的83歲,儘管日本人的飲食,也有逐漸西化的趨勢,但是日本人平均還是可以比美國人多活4.8年,關鍵在日本醫療照護優於美國。

一直到1990年代中期為止,日本網路普及率還遠遠落後於美國,不過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它已經後來居上,一家科技公司列出的全球五十個上網速度最快的城市中,日本佔了38個,美國只有三個。

與1989年底相比,日圓兌美元匯率,升值了百分之87,兌英鎊,升值幅度更是高達百分之94,就連對傳統上最中性的貨幣、瑞士法郎也是升值的。

日本目前失業率百分之4.2,也只有美國的一半,另外,根據統計,從日本失落年代開始至今,東京又增加了81棟高度超過一百五十多公尺的大樓,同期間,紐約只增加了64棟、芝加哥48棟、洛杉磯只有七棟。

2010年,日本經常帳盈餘達到一千九百六十億美元,比1989年增加了三倍有餘;同一期間,美國則是不斷的寅吃卯糧,貿易赤字像吹氣球,從990億美元,擴大到四千七百多億美元。

1990年代,大家都說,中國崛起之後,日本將成為最大輸家,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從1989年以來,日本對中國出口成長了14倍,一直到現在,中日兩國貿易,大致上依然維持平衡。

美國兩位長期注意日本的觀察家說,到日本觀光的美國人,只要把兩國機場比一比,就會發現日本經濟失落了二十年的故事,和他們的實際感受,有多麼的南轅北轍。

前往日本的美國人,通常出境的甘迺迪和杜勒斯機場,基礎設施不只老舊,某些部份還有點破敗,日本好幾個機場近年來都進行了擴建以及設備升級。

一位在相隔多年之後,最近去了一趟日本的觀察家說,他很驚訝的發現,他從美國報章上閱讀到的日本,和他親眼所見的日本,完全是兩回事。

別的不說,日本人穿得就比美國人光鮮,他們開的車,也比美國人好,日本的基礎設施持續不斷的在向上提升。

那究竟為什麼日本會被視為輸家,最直接的解釋可能是官方公布的GDP數字,確實,美國經濟成長優於日本,已經很多年,從1989年起算,美國GDP平均年增長率有百分之1.4,日本只有百分之一,但是更深入的探究,就會發現,這裡面是有玄機的,問題就出在兩國使用的經濟計算模型不同,美國從1980年代開始,改採所謂的快樂模型來計算通膨,這對經濟成長數字產生了美化效果。根據專家的估算,這二十幾年來,美國的經濟成長平均每年被高估了百分之二,如果這個說法獲得證明,美國的經濟成長其實是輸給日本的。

不只從量化的數字,從質的角度來看也一樣,就以吃來說,東京擁有16家米其林最高等級餐廳,第二名的巴黎只有十家,這和醫療照顧系統以及整體生活環境提升一樣,都是在經濟成長的統計數據中,看不出來的;當然,還是有一些衡量的指標,可以更具體化的呈現這些看不到的東西,比方說發電量,它是消費以及工業活動榮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1990年代,日本經濟被形容成毫無希望那個時候,它的人均電力產出依然是美國的兩倍,進入這個世紀之後,它依然維持著同樣的優勢。

那麼日本經濟究竟為什麼會被認為一敗塗地,或者這背後其實有著值得所有國家學習和借鏡的地方,明天請繼續收聽日本經濟泡沫的迷思專題之二。

相關新聞
世銀預估:2011年日本經濟零成長
震災核難重創日本經濟
日媒:日本經濟復甦路漫長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辭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