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職場裡的每一天都當作是投資

人生的重建課:職場裡的投資(上)

盧蘇偉

人氣 102
標籤:

關於工作 

毓婷終於考取了一所偏遠學校的教師,她十分猶豫,該去,還是不去呢?去了,很可能就要留在偏遠的地區,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家鄉;不去,以後就更難有機會了。

「不要去問別人的意見,你要問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問自己什麼樣的工作會讓自己樂在其中。」我這樣告訴她。

為自己的目標,拚命衝刺

毓婷是我的讀者。她幾年前從大學畢業,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她要考取公務人員,但她沒有信心是不是能考上。她對自己的未來十分徬徨,她希望我能幫助她渡過難關。

「考試對任何人來講,都是充滿著煎熬。沒有人可以確定,我的付出一定可以如願。」

我在這幾十年中經歷了無數的考試,許多人看我大學畢業以後幾乎「試試如意」,但我和每一個考生一樣,在考前都充滿著不確定感,只不過我很清楚,專注和信心是決勝的重要關鍵。

考前我毫無疑惑,覺得自己一定會考上,甚至預想自己的名次,考完放榜後,我的名次果然和我所預想的落差不大。

「決心、毅力、勇氣,全力以赴,堅持到底。」

毓婷受了我的激勵,全心全意的準備考試,她很幸運的考上了行政人員的普考。我記憶猶新,當時她又叫又跳,很興奮地打電話告訴我上榜的消息。她即將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她覺得未來充滿著期待和希望。

但不到一年,有一天毓婷寫了一封信給我,她告訴我,她對公務員的工作失望極了,她要離職。

她在信裡告訴我,有民眾不滿她處理的公事,跑到她工作的地方來咆哮,用很難聽的話羞辱她是社會的米蟲。

她其實自覺沒有錯,但因有議員介入,主管把她叫到這位民眾面前臭罵一頓,要她道歉。

她含淚向這位民眾致歉,這位生氣的民眾還不肯罷休,要她以後眼睛睜亮點。
我約了毓婷見面,她迫不及待的告訴我她的委屈。

公務人員的挑戰

「我不懂,當一個公務人員要這麼卑微嗎?」

毓婷認為自己依法行政,對這位民眾也是很有禮貌的講解,她做錯了什麼嗎?

主管告訴她,當公務人員就要識時務,不要給長官和機關惹麻煩,她其實沒有錯,但錯在她服務的對象是議員重要的親信,而惹到這位議員,會讓市長在議會質詢時很難堪。

等第二次再遇到這位民眾時,毓婷很謹慎地處理了,但即使很謹慎,卻還是出了錯。這位民眾有上次的得意經驗,就在眾人面前教訓她,並揚言絕對會讓她做不下去。

毓婷把事情往上呈報,這位民眾被市長請到辦公室喝茶。

她的主管被訓了一頓,直接交辦她要怎麼做。毓婷猶豫不決,她沒想到當她惶恐無助時,竟然沒有人援助她。

同事都裝作不知道,因為很怕會惹火上身,她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和自處。她從沒有想過,公務員這份薪水會領得如此卑微和屈辱。

主管明確告訴她,當公務人員就是這樣,不要死守法令,要知道變通,給別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
「萬一出事誰負責?」

主管不給予毓婷任何回應和保證,但從主管的眼神中,她知道若出事,一定是要她一個人負責,因為她是這項業務的負責人。毓婷決定辭職,她不妥協。

「你做錯了什麼嗎?為什麼要辭職呢?」

回想毓婷是多麼努力才取得公務人員的資格,為了這群趨炎附勢、仗勢欺人的人辭職,太不值得。

我相信毓婷的工作一定是一個具高度挑戰性的職缺,在公部門通常補職缺時,都會把最具挑戰和風險的職缺留給新人。

在公部門能秉公處理事情,不枉法,不徇私,絕對沒有人能奈何你,而工作雖然辛苦和具有挑戰,但一定能熬過去,只是毓婷是個既不配合又不聽話的部屬,市長和主管一定會想辦法把毓婷換掉。

「我已經揚言要辭職了。」

辭職簽呈還沒有送出去,主管和首長也未核章前,其實都不算數。不用擔心有人會嘲笑毓婷說話不算話,明天就大大方方繼續去打卡上班,繼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最多今年考績拿不到而已,沒有人能奈何得了毓婷。

「我不幹了,這種沒尊嚴、沒原則的工作,我不做了!」

公務人員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毓婷如果覺得自己不適合,趁年輕,及早換跑道也是不錯的。

職場新人,應該如何表現?

「你有什麼樣的規劃呢?」

毓婷有修教育學程,她有教師資格,她想到學校當老師。毓婷之前因為花了幾年時間參加教師甄試,都未如願,後來才會參加公職人員考試。如果她走回頭路,卻又都不如願,那還要再虛耗多久呢?

我比較建議她回到現在的工作,設法去適應這份工作,如果有機會,就參加教師甄試,這樣會比較穩當。

「我覺得辦公室的同事都很冷漠和自私。上班這幾個月,都沒有人主動關心我、協助我。這樣的工作環境,我不喜歡。」

毓婷初入社會工作,總是以自己為中心。她沒有想過一個職場新人應該很謙虛的求教,並建立自己的人脈資源。

一個自以為是的傲慢新人,有誰會想理她呢?在任何職場都一樣,每一個位置,都有自己分內的工作,公部門更是如此。

每一個人經辦的業務不同,工作繁簡也不同,但責任是一樣的。有可能已經自顧不暇了,誰還有能力去了解和協助別人的工作呢?除非我們是一個讓人喜歡和肯定的新人。

如果我們很自私的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夠了,不願主動關心和協助別人,當我們有需要時,也不會有人理我們。

「任何職場都一樣,大家都要『互相』。」

「互相」是台語,意思是說,你今天付出什麼給別人,別人就會為你付出什麼。你用什麼態度對待別人,別人就會用什麼態度對待你。

上班的每一天,都應該當作是投資,用珍惜和感恩的心,努力去付出關心給別人。在人際資產上,我們擁有的愈多,我們的工作就會愈愉快。

「我現在該怎麼辦?」

毓婷用不適的態度嗆了主管,並揚言要辭職。她明天如何去面對這些不愉快的經驗呢?

「今天如果聯絡得上你的主管,就私下去拜訪他,向他致歉,並請求他協助你渡過難關。」

每個做主管的人,都有他的立場和難處,但主管通常不會拒絕部屬的虛心求助,畢竟他也是一路從新人接受磨練才當上主管的,他會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去協助毓婷。

「可是我不欣賞他,我實在不想和他多說話。」@(待續)

摘編自 《總是拿到缺一角的奶油蛋糕──人生的重建課》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

相關新聞
快樂職場的十個行為準則(1)
快樂職場的十個行為準則(2)
快樂職場的十個行為準則(3)
快樂職場的十個行為準則(4)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