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1月30日訊】對於諸多國人來說,徐霞客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這位明朝時的大旅行家和探險家窮盡一生遍游名山大川,並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所到之處的秀美山水、地理風貌、人文大觀和風土人情,留存的60餘萬字的日記最後集成流傳後世的《徐霞客遊記》,該書被譽為十七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著作,被翻譯成幾十國語言,流傳世界。
話說崇禎九年(1636年),年近50的徐霞客決定再次出遊。在他尚未決定出行方向時,一個叫靜聞的和尚找到了他。靜聞是個虔誠的信徒,曾刺破手指,用血寫過一本《法華經》。他非常想去雲南雞足山的迦葉寺朝拜。
當時雲南的雞足山,算是蠻荒之地。靜聞希望有著豐富旅行經驗的徐霞客可以陪伴自己前往。徐霞客同意了。他們設計的出行路線是這樣的:先從南直隸出發,過湖廣,到廣西,進入四川,最後到達雲貴。
可是,他們剛剛走到湖廣就出事了。在坐船渡江時,他們遇到了強盜,徐霞客趕走了強盜,但靜聞卻受了傷,在走到廣西時,靜聞就圓寂了。於是,徐霞客停了下來,料理靜聞的後事。
此時,由於遭強盜搶劫,徐霞客的盤纏已不多。繼續前進,後果難以預料。而且此前徐霞客已經去過雞足山,他完全可以就此回家。當地人也勸他莫再前行。
然而,徐霞客還是決定繼續前行,前往雞足山。有人問他:「為甚麼要去?」他答道:「我答應了他,要帶他去雞足山。」「可是,他已經去世了。」「我帶著他的骨灰去,答應他的事情,我要幫他做到。」
帶著逝者的願望,帶著自己對逝者的承諾,徐霞客義無反顧地上路了。 在跨越了無數山水,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住荒野、吃野菜、當掉所有能當掉的東西後,徐霞客終於把靜聞的骨灰安放在了迦葉寺中。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完成了逝者的心願。
之後,徐霞客離開雞足山,翻越崑崙山,進入藏區,才踏上了歸途。這次辛苦的旅程大概耗費了他太多的體力,回家後不久,徐霞客就病倒了。1641年,徐霞客因病去世。他留給我們的除了那珍貴的文字外,還有那顆信守諾言的君子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