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素質何來

曉凌(中國/教師)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經驗豐富的教師都知道,一節課的開頭與結尾至關重要。課的開始是導入環節,要簡潔明瞭能夠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課的結尾即結束環節要耐人尋味,最好能夠啟迪學生深深的思索。

近幾個月的時間,我嘗試在自己任教的藝術課程中,以日本江本勝博士「有趣的善惡實驗」、小白鼠實驗、或美國著名科學家巴克斯特「植物也有情緒」的實驗開始引入,有時也會聯結一些他們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讓學生能從生活實際中觸類旁通,破他們受大陸教育「無神論」思想的殼,明白萬物皆有靈,精神與物質是不可分割的道理。

有時,上古詩詞吟唱課,我會先講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比如唱王維的《鹿柴》、《送元二使安西》前,講「王維畫石」的故事,大詩人修煉心性境界之高,妙手畫神石,竟然能夠在暴風雨來臨時不脛而走,神奇的故事帶領學生走近修煉者的世界,體悟修煉的神奇與玄妙;唱孝親歌曲之前,講一些古代孝子的歷史故事,如「至孝能通神靈」,使現在養尊處優的「小皇上」和「小公主」們能體會父母的辛勞,領悟孝的含義,行孝道的重要;如果學一些外國歌曲,我會聯結歌曲的背景和意境講述,例如有一次教唱一首歐美歌曲,講了「牛頓的信仰」,讓崇尚現代實證科學的學生們明白,世界上所有偉大的科學家與思想家們都是有信仰的,他們都虔誠的相信神靈的存在,人的一切發明、創造其實皆來源於上天的造化。

課的結尾,我往往會以中華神傳文化「德」的故事結束。如「千金良方— —德」等,善惡有報是天理,行善重德為根本。學生感歎、回味之時,自然會思考、探尋人生的意義。

現在生長於大陸的孩子們與大人一樣,越來越看重現實和物質,卻不知德為何物。習慣於縱欲的一代家長們對子女自然更是嬌生慣養,陪養出了更加放縱、任性的下一代。而司空見慣的教師們總愛用一句話:「沒素質!」來發洩和感慨。究竟何為「素質」?「素質」何來?

現今國內的教育界,素質教育改革的浪潮似乎一浪高過一浪。藝術教育領域中,學生素質的提升僅表現在吹拉彈唱等技能、技藝的掌握,卻始終未見其道德層面的昇華。看似嫺熟的技藝,若只限於技術層面的練習,學到的只是皮毛,樂曲背後的深厚內涵則永遠不可能被吸納。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治民安上莫善於禮。」樂之所以能為教,是因為樂的形式為大眾喜聞樂見。樂有音調和節奏,富於強烈的感染力。「談樂不可能不涉及禮,樂是德之音,禮規範著人的思想行為。傳統文化中把樂和禮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禮樂文化體系。禮樂充盈於天地,合於陰陽,通於鬼神,極其高遠深厚,規範著人類社會的一切。使人心向善,純化社會風氣,從而求得長治久安」。① 的確,音樂是一門能夠直接觸摸人的心靈深處、教化人心的藝術。而在中共党文化的奴役下,樂的教育功能如今早已失傳,取而代之的是藝術考級、比賽的競爭。喜愛追名逐利的藝術教師們,目前多以學生參加考級或比賽為核心教學內容,真正面向學生「心靈」的教育又體現在哪里呢?

這些年,我甘心放棄了很多同行都羡慕的、能賺錢的「藝術」家教,在寂寞、安靜的校園中孜孜以求,探尋素質教育之真諦。教育者的良知與理性、修煉人的智慧和使命一直提醒自己,「人之初,性本善」。素質教育的本質即是讓人回歸本性或曰佛性的教育。因此,我惟有一種抉擇,那就是,在回歸傳統的路上艱難而堅定地走下去,喚醒莘莘學子的純真純善之心,引領他們走向返本歸真的人間正道。@*

① 引自智真:《樂者,德之光華》(大紀元6/22/2008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有關大腦的研究發現,學生若能同時運用多種感官,愈有助於學習的專注。《親子天下》的專注力調查也證實,學生們覺得遊戲與戲劇教學、多媒體教學、戶外教學以及動手做,是最能讓他們專心的上課方式。老師在調查中也呼應各類「互動」、「多元」的上課方式,有助於學生專心。以下是十種比較常被運用的教學做法,同一課程、甚至在同一堂課可以靈活運用。
  • 生字教學是國小國語科的教學重點之一,其重點在於讓學童能精準的掌握學習漢字的字形、字音及字義。研究顯示字形、字音、字義三者學習互相影響,字義生動刺激、情緒性較大與生活經驗密切連結的字詞有助於文字的學習。
  • 我是高年級導師,在學校運用大紀元推動閱報活動已有兩年。我經常利用早自習或中午用餐時間,從中挑選幾則有意義、引人深思的新聞報導或故事,用生動的語調來敘說引發學生對當則新聞或文章的興趣。通常,解講後,學生都會爭相閱讀,收到很好的效果。
  • 我教書時,告訴自己,一定要讓班上的學生喜歡數學,自己很用功,花了很多時間熟悉教材,幾乎市面上的參考書、講義各類的題目都很熟,課本一到六冊的內容也瞭如指掌,上起課來自然得心應手,以前我學了一年還弄不清楚的函數,現在我的學生聽一節課就懂了,有時我很羨慕學生們比我還幸運。
  • 第一次擔任高年級導師,又遇到班上男學生大多活潑好動,精力充沛,對讀書也沒有興趣,下課時常因遊戲發生磨擦就口出惡言、互相爭吵甚至打架的事件層出不窮,處理起來簡直身心俱疲。一日有緣讀了「大紀元時報」的教育園地版啟思故事,心想:孩子最喜歡聽故事,何不拿來試試看?
  • 快樂的學習是童年生命體驗中的陶醉與享受,也是有效且有價值的學習。
  • 擔任教職近三十年,每一年所帶的班級都有不同的特質,每個孩子也都展現了不同的自我,他們用各種方式,讓我學會生命中重要的課程,那是課堂上、教授們所無法提供的課程。
  • 中國的古老典籍《樂記》曰:「德者, 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 」 研習中國傳統文化是我音樂教育教學探索之路的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 回首數載的教學生涯裡,曾迷失在孩子成績與教學付出的計量天秤裡,失衡的可不僅是度量意義上的砝碼,而是師生間雙向溝通的和諧……
  • 屏東縣竹田國中在高雄中北扶輪社贊助下,開展讀報教育。不僅提升偏鄉學子閱讀能力、開拓國際視野,去年國中會考,竹田國中更是創下佳績,全校畢業生62%考取屏東中學及屏東女中,錄取率全縣第一。3月21日,竹田國中舉辦成果分享及讀報教育比賽頒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