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阿爾卑斯山
漢尼拔在義大利打贏了幾場對羅馬的戰役,但他最偉大的成就是於西元前二一八年爬過阿爾卑斯山。
古代的戰役經常很快便決定勝負,通常是一天之內,但漢尼拔花了將近兩個月穿過阿爾卑斯山,兩個星期越過山隘、抵達義大利。
他領導的每一方面都受到考驗—大自然和凱爾特部落比任何戰役對他造成更多的傷亡,然而漢尼拔把軍隊完整地帶過高山,而且準備好迎戰羅馬。
相對地,當亞歷山大帶著軍隊穿過格德羅西亞沙漠之後不知所措,在他從苦難走出來時,帝國已陷於混亂。
漢尼拔越過阿爾卑斯山所走的準確路徑,一直眾說紛紜。凱撒嘗試過,拿破崙也考慮過。這個題目一直在世界各地的會議上吸引有興趣和熱情的聽眾。
漢尼拔計畫的路徑可能是沿著地中海岸,因為那邊山勢較低,天氣狀況較能預料。不過,出乎意料的情況迫使他走更北邊的一條更困難的路,並越過更高的山。
使漢尼拔偏離的原因,是當他在今日法國城市奧倫吉(Orange)和亞耳(Arles)間的地段穿越隆河(Rhone River)時,一支羅馬軍隊在希臘城市馬賽(Massilia)出其不意地登陸。
載運士兵去北西班牙的羅馬船隊,由於天候惡劣而靠港,他們的指揮官立刻派了一些騎兵單位去偵查這個區域。
羅馬人遇上了漢尼拔的斥候兵,雙方短暫地交戰。當斥候兵回報時,軍官懇求漢尼拔發動戰事,但他拒絕了。
他的目標是義大利,而他知道若在隆河打輸了甚或只是僵持,這場征戰就算完了,即使打贏,他所能得到的不過是暫時提高士氣而已。
漢尼拔避免交戰證明了領導裡一個要素:知道哪一場戰事是重要且必須贏的,而哪些僅僅是浪費物力並轉移了對目標的注意力。
漢尼拔士兵裡有些人發牢騷認為他懦弱,但他是從戰略上考量。他命士兵迅速沿河北移以避開羅馬人。
不幸地是,這做法花去漢尼拔可貴的時間,迫使他的軍隊在冬天開始時,從他原先打算的更高、更危險的路徑越過阿爾卑斯山。
結果,他的傷亡比要是他從比較南邊通過要高—這顯示了做決定並不都是那麼容易,而且代價可能會很高。無論如何,漢尼拔最終帶著一支完整的軍隊抵達義大利。
前任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總裁彼得‧謝寧(Peter Chernin)是個集中注意力在主要目標上,不被其他事務分心的現代領袖。
不論以任何標準來看,他都是娛樂企業最有權勢的領袖之一。謝寧掌管美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台福斯廣播(Fox Broadcasting),主持電影業中最大的製片廠(以二○○八年票房收入為準),同時監督一群有線電台及擴張中的網站。
二○○九年合約結束時,他自願離開,現在經營他自己的製片工作,由梅鐸的公司資助。
福斯電視公司董事長丹娜‧華登(Dana Walden)於二○○八年初告訴《富比世》雜誌,她認識謝寧的經過,以及他專注於目標的做事方式。
二○○一年五月,華登的組織裡一個為福斯也為其他電台製作節目的單位,剛在秋季賣了二十四個節目,比往常要多。華登和她的合夥人覺得自己像是英雄。
謝寧對他們成功的反應是:「恭喜,你們在破壞自己的事業。」華登被嚇住了,但是訊息很清楚:她應該要放棄那些短期的銷售,追求新的、有賺錢潛力的市場。
換句話說,謝寧要她把注意力放在更廣的市場上並以有創意的方式思考。一個節目即使在電視上收視不好,是不是在DVD上還會有銷路?
謝寧激勵華登和她的合夥人重新播出《居家男人》(Family Guy),這個節目於二○○二年被停播,但在DVD通路上獲得了新的生命。這個節目自重新發行後,已賣了一千七百萬份DVD。
越過阿爾卑斯山及其他不可能的任務
從法國進入義大利的通路有許多條,但只有少數幾條符合兩位古代史學家希臘人波利比奧斯(Polybius)和羅馬人李維(Livy)著作裡描寫的路徑。
波利比奧斯活在西元前二世紀,歷史學家們認為他是可貴的資料來源,因為他聲稱曾經走過漢尼拔越過阿爾卑斯山所走的路。
李維活在波利比奧斯之後約一百年,雖然他對漢尼拔的歷史沒有加入任何新事蹟,仍然證實了很多波利比奧斯的記載。
波利比奧斯與李維一致認為,漢尼拔的穿越不同於其他人的。距離山隘還不到十五哩時,漢尼拔的隊伍在一個特別狹窄難行的隘道被山地部落伏擊。
在一天一夜激烈的交戰之後,漢尼拔和士兵終於擺脫部落的人,在一塊巨石前重整。次日,他們沿著山谷走到底端,來到古代史料稱為「大白牆」之前。
唯一離開山谷的方法是翻過阿爾卑斯山最高、最危險的山隘之一。史料告訴我們,這個山隘高到山頂整年有雪,在頂端的視野似乎延伸到整個義大利。
山隘下到波河(Po River)的山谷,漢尼拔和軍隊沿著山谷來到一個大城市,可能是早期的都靈(Turin),那裡有一群叫作陶里(Taurini)的人居住。
綜合這些資訊,幾乎所有法國阿爾卑斯山的山隘立刻不列入考慮,因為大部分都太低不會整年有雪,也看不到整個義大利,或不會直接通到都靈。
在阿爾卑斯山偏遠地區裡只有一個山隘符合所有的條件,那就是海拔一萬呎高的特拉佛斯特隘口(The Col de la Traversette),是南法國阿爾卑斯山最高、最困難的山隘之一。
即使在良好的夏季天候,特拉佛斯特隘口也不容易到達,有時氣溫會驟降,還有突發的暴風雪可使能見度降到數呎。
即使在最好的狀況下,任何人能帶著一支軍隊、大象和馬匹,越過這個山隘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攀登很困難,直到五十年前,這地區還常有往返義大利和法國的走私者,而且仍被一般人視為避免去的危險地帶。
雖然這個山隘在過去由於冰雪覆蓋,在十月到六月之間無法接近,不過現今全球暖化,有時在冬天也可以到達。
在完全良好的狀況下,一個有經驗的登山者可以花三小時爬到峰頂。由谷底向上的半途有一塊寬廣地帶,似乎適於古代史料提及的漢尼拔做為大本營的地方。
一旦通往山隘的路準備妥當,漢尼拔派步兵先通過,然後是馬匹和載運的動物,最後是大象。
今天登山者遭遇的問題與漢尼拔士兵所經歷的很相似。最顯著的是沿著岩架危險的立足點。
根據古代史料,人加上動物的長隊上山時把雪踩成了融雪的泥濘,當時氣溫低到融雪會再結成一層致命的冰,只要滑倒或失足便會滑下山坡或翻過懸崖而致命。
到坡頂前最後三分之一哩是最困難的,因為需要爬上一個積雪的陡坡,有些坡度在四十五到六十度之間。
峰頂的山隘只有三十呎寬,但可見到義大利壯觀的景象。下面的山谷裡,波河清晰可見,向遠方的陶里蜿蜒而去,壯麗景象足可鼓舞人心。
根據波利比奧斯和李維記述,漢尼拔站在懸崖邊上,當疲憊沮喪的士兵經過他身邊往另一邊下山時,他為他們指出這難得一見的景象。
向下往義大利的路造成最多的傷亡。當工兵向前去時,他們發現某些路段被雪崩所阻斷。他們首先試著爬過那些路段,但太多人摔死,於是他們放棄了這項嘗試。
最後,漢尼拔的工兵被迫用火燒熱冰岩,然後用酸酒(醋)使它裂開而鑿出一條新的岩架。
當軍隊到達較低的高度時,士兵終於得到休息。氣候很溫和而且食物很充裕,於是漢尼拔安排了娛樂—表面上是提高士氣,但也為了強調重要的觀點。
士兵被集合成一個大圈子圍繞起沿途戰鬥中俘獲的高盧人。漢尼拔給他們武器,然後命他們以競技場鬥士的方式捉對相打。他允諾讓打贏的人回家,而打輸的人將被處死。
起初高盧人拒絕相打,因為很多人彼此是親屬。但當他們開始面對進退兩難的現實時,比賽開始了。
打鬥者的勇敢給漢尼拔的士兵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後當打鬥結束後,漢尼拔解釋說,他們看到的是人們在絕望的境地才會有突出的表現,因為他們沒有其他選擇。
他對士兵說,他們和高盧人一樣也為環境所迫而必須有超凡的表現。他們不能回頭,因為山已被冬天的雪封死,在他們前方,無可避免的是羅馬軍隊。他們現在是腹背受敵。
漢尼拔告訴士兵,他們面對的不只是生存的問題。敗於羅馬人之手,意味著殘酷的死亡以及在義大利一個無名的薄墳。
勝利則意味著他們每一個人的榮耀與財富。最後他告訴士兵,撤退不是選擇之一,「要不就勝利,要不就死亡」。然後他下令拔營向義大利的平原進發。
進軍義大利
當羅馬人知道漢尼拔已越過阿爾卑斯山時,他們派了一支軍隊往北,絕望地試圖阻止。
羅馬軍團人數超過漢尼拔的傭兵,但大部分是徵召而來的市民和農民,沒有經驗且訓練不精。
他們無法對抗這個精明又有著經驗豐富的步兵、訓練有素的騎兵和衝鋒的大象的迦太基策略家。
在西元前二一八年於特雷比亞河(Trebbia River),漢尼拔贏得第一場勝利,離他下阿爾卑斯山的地方不遠。
他利用對方想要很快打勝仗、沒有經驗且自負的羅馬指揮官,誘使他做了自殺式的清晨衝鋒,領著他的軍隊穿過凍人的河水,衝上河岸打擊壕溝裡的步兵。從衝鋒裡活下來的羅馬士兵試著撤退時,剛好陷入漢尼拔布置的伏擊。
羅馬的第二場敗仗,在一年後發生於義大利中部的特拉西梅諾湖(Lake Trasimene)。漢尼拔誘使另一個衝動的羅馬指揮官進入湖岸和山之間一個小心布置好的伏擊。
當沒有經驗的羅馬人在驚惶下跳進湖水尋求庇護時,伏擊很快地變成為屠殺。當有人試著從水裡出來高舉雙手投降時,漢尼拔的騎兵在淺水處把他們屠殺殆盡。
當特拉西梅諾湖戰敗的消息傳到羅馬,引發了人民的恐慌。到羅馬的通路彷彿無人防守,而「漢尼拔到城門口了」的呼聲在城內升起。驚恐之下,羅馬人做了一件對他們而言很不尋常的事:活人祭(human sacrifice)。
在離羅馬只剩數小時路程時,軍官懇求漢尼拔向羅馬壓境,但他斷然拒絕。一名資深的騎兵指揮官感到挫折而斥責漢尼拔,說他懂得怎麼打贏一場戰役,但不懂得怎麼打贏整場戰爭。
然而漢尼拔了解自己不能冒險領軍圍城,因為那會使他停頓下來。要成功勝過羅馬人,漢尼拔知道他要靈活用兵。
繞過羅馬後,漢尼拔向更南邊前進,於西元前二一六年打了他這場戰爭中最大的勝仗:坎尼(Cannae)之役。
羅馬人派了一支六萬人的軍隊到義大利東岸,絕望地想以數量壓過漢尼拔。這支羅馬歷來所組織過最大的軍隊,由兩名將軍指揮—一個很能幹,另一個很傲慢。
兩人無法消除歧見,結果是一名將軍於單數日發布命令,另一名於雙數日發布。混亂景況可想而知。
當羅馬人因彼此矛盾的命令繞圈子時,漢尼拔早就在計畫何時、何地及如何交戰。
他布置好,讓交戰當天早晨初升起的陽光阻礙羅馬人的視線,同時勘查風向,確使羅馬人前進時,大隊人馬移動揚起的灰塵會吹到他們臉上。
這種對細節的注意加上漢尼拔整體的戰略,在兩軍交鋒時造成了大大的不同。漢尼拔因為善用地形、天候和心理上每一個關卡而勝。他無庸置疑地是位創新大師。
在危機時採取行動
李‧艾科卡(Lee Iacocca)擁有漢尼拔的洞見和亞歷山大的超凡領導能力,懂得在危機時如何啟發和激勵人心。
他能讓人信服的最佳明證,是一九七○年代晚期和一九八○年代早期時,拯救克萊斯勒公司(Chrysler Corporation)的事蹟。漢尼拔說撤退永遠不是一個選擇,艾科卡全心贊同。
當艾科卡於一九七八年接掌克萊斯勒時,公司一文不名且無望,必須有所行動。
他曾在一九七○年代擔任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mpany)總裁,他在那裡發展了像野馬(Mustang)這樣受歡迎的車型已是滿富傳奇性色彩的紀錄。
但亨利‧福特二世(Henry Ford II)不喜歡艾科卡,沒有打算從執行長退下讓他掌權。儘管艾科卡在產品設計和行銷上展現了能力,他仍於一九七八年被福特罷黜。
克萊斯勒找上艾科卡。他們達成一項協議:除非艾科卡把克萊斯勒情勢轉好,否則他不拿任何酬勞。
艾科卡有強烈的慾望要證明福特把他踢出來是愚蠢的。
克萊斯勒的財務糟到艾科卡說服了聯邦政府提供貸款保證,因為美國經濟的疲軟,不能再讓一個主要汽車製造商垮台,尤其是銀行、保險、汽車工業這些「太大太重要而不能放棄」的企業。
美國政府已經投進數十億元,以使其中的巨人像美國國際集團、通用汽車等免於倒閉。
艾科卡的請願在華府引發了一場政治風暴。但一九八○年時國會同意,若是公司能自行透過削減開支及與工會、車商和債權人妥協籌出二十億元,將撥給克萊斯勒十五億元貸款保證。
艾科卡說服工會接受裁員和減薪做為拯救公司的方法。為提高作業的效率,停產不賺錢的車型。
艾科卡知道他必須提高營業額,於是他把一切投在研發一系列新的車型上,其中包括後來大為賺錢的休旅車(minivan)和小型的K車(K-cars),都是當初艾科卡在福特嘗試發展但被亨利‧福特所排斥的。
為了提高克萊斯勒的形象,艾科卡在公開場合與廣告上出現。艾科卡說服並誘使美國消費者、工會基層人員、銀行家和車商所用的方法,是漢尼拔會了解的。
就像羅馬人無法相信漢尼拔在冬天沒有損失一頭大象而越過阿爾卑斯山一樣,幾乎沒有人認為艾科卡即使有政府保證的貸款能夠拯救克萊斯勒。
但到一九八三年,克萊斯勒償還了所有的債務,有些甚至數年後才到期,公司變成相當賺錢。艾科卡也在賺他的錢,但沒有人認為有一分錢不是他應得的。
像漢尼拔和艾科卡這些有效力的領導者從不忽視細節的管理。《富比世》雜誌有一次問艾科卡,汽車工業的生產力是否因有人指控汽車生產線工作單調重複而受到影響。
艾科卡回答:「那是一派胡言。人們誤以為我們把工人用鍊子鎖著痛打他們。那是錯誤的。這都是主觀的認知。有很多時候,當福特的總裁讓我無聊得要死,也有自己寧可不要做的事,但這就是生活。」
要點是,一個成功的領袖要處理許多不迷人、無聊的細節,然而這些細節往往是成功的要素。@(待續)
摘編自 《權力、野心與榮耀:古代帝王和當今領袖教你如何帶人、管人、擴張版圖》麥田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