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1年09月03日訊】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經過最近的一連串醜聞,加上投資者日益加劇的質疑,蜂擁至美國的交易所上市的數百家中國小企業中有一批開始商談退市事宜。有的公司計劃在兩、三年後重新在香港或中國內地上市。目前,這些公司在香港和內地的估值要高於美國。
過去一年中,數十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會計違規行為紛紛浮出水面,數家公司被交易所摘牌,股東因而遭受了數十億美元的帳面損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還成立了一個小組,以調查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問題。結果造成投資者實際上不再理睬在美上市的全部中國公司,即使其中絕大多數公司並沒有被控存在違規行為。
自去年11月以來,彭博中國反向合併指數(Bloomberg Chinese Reverse Mergers Index)跌了約60%。當時,由於對中國公司違規行為指控範圍不斷擴大,投資者開始對這類公司產生敵對情緒。
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Sidley Austin LLP)駐上海合夥人陳永堅 (Joseph Chan) 說,去年底前,大約在SEC開始調查中國公司欺詐指控前後,退市的興趣開始升溫。包括做空股票的對沖基金在內的批評人士警告說,一些公司退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為避免受到嚴格的監督。
美證交會警告投資者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投資者教育和宣傳部門的負責人朔克(Lori Schock)大約在3個月全不客氣地警告說,鑒於潛在風險,投資者在考慮投資反向併購公司的股票時,應特別小心。美經紀商InteractiveBrokers Group Inc.之前已禁止客戶動用借入資金買入132家中資上市公司的股票,這些公司中包括新浪,搜狐等知名公司。其他投資公司週四也紛紛針對中國上市公司作出類似限制或者禁令,以保護客戶投資股價虛高的中國企業。
圍繞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些中國企業的會計和信息披露問題,十幾家在美上市的中資企業的股票交易已經暫停。
近期關於中國上市公司的醜聞已經令美國投資者對關於中國快速增長的故事產生了懷疑,並對上市的中國公司愈發小心翼翼。即將離任的香港證監會主席韋奕禮此前警告投資者不要匆忙地投資中國公司,並認為中國是投資世界的「新互聯網泡沫」。
投資撤退引發私募交易
投資者的撤退引起了私募股權機構的注意。據中國公司提交給SEC的備案文件顯示,一些私募股權公司正在與中國公司負責人合作,以便收購外部股東的持股。備案文件顯示,至少有七家中國公司啟動了這類收購程序,或宣佈了類似的計劃。
一些私募股權投資者說,他們看到了一個機會,可能以極低的價格收購擁有處理國際投資者需求經驗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