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味的月餅 大陸中秋送禮亂象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27日訊】我們民族注重禮儀,婚喪嫁娶、孩子滿月,禮尚往來很正常。但什麼事放到黨國就變味。君不見,中秋佳節,街上行人手裡、機車後貨架上、奔馳寶馬後車箱裡,全是一個玩意:月餅。這才叫月兒圓,人團圓,又叫送禮總動員。

民俗專家趙書對大陸《市場報》說:送一塊月餅,大家分著吃才是真正的傳統。月餅最早其實就是點心,宋朝的老百姓當作禮物送給抗金官兵,鼓勵他們打勝仗,一塊月餅被分做多塊,大家你一塊我一塊地分著吃,寓意團圓歸來,而那一天正是黃曆八月十五日。因此,最早當作禮物贈送其實就是送一塊,心意點到為止。

月餅本來就是個寓意團圓的食品,中國百姓中秋吃月餅吃了千百年。然而近年來,在中國錢權至上的社會,月餅也與時俱進,促使商家將中秋佳節變性為商戰,從外形到內涵,將月餅及衍生食品無限包裝,花樣年年翻新。可以說,沒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不敢想的。

月餅盒裡的秘密

中秋商戰數年前就已開打。據中國網2009年中秋節前報導,穿上「金馬甲」的龍鳳蟹橫空出世,再次吸引了公眾的注意。一對幾十元的螃蟹,穿上「金馬甲」標價近10萬。它的作者、南京高淳縣螃蟹養殖戶史團結向記者介紹說,「龍鳳蟹」規格為公蟹300克、母蟹200克,外包裝為純金盒子,公蟹包裝黃金重超過 200克、母蟹包裝黃金約135克,另外還有作為贈品的純銀蟹8件。史團結介紹,純金「黃金甲」的創意來自於客戶,他委託上海一家黃金店製作了黃金包裝,訂了50對,每對要價9萬9,990元,還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錢訂購。

今年9月6日,某記者在多家網站上看到,茶葉、茶具、紅酒甚至橄欖油與月餅搭售的禮盒月餅隨處可見,價格基本在千元以上。一款12個70克裝的月餅,還特別加入了一枚10克的金磚,價格因此達到了4,180元。

劉曉宏在博客裡說,前些年八月十五過後,某縣某社區某單元的垃圾桶裡堆放著節後好長時間吃也吃不完、送又沒處送、長了綠毛的和沒長綠毛的,開了封口和沒開封口的月餅。一老者看著可惜便檢回去餵豬,一開盒子,掉出來好多人民幣,驚得老者不知所措。

近年報載:在長春,一款月餅售價1,800多元,禮盒裡裝有一副高爾夫球桿;在鄭州,一款名為花好月圓的純銀月餅重1公斤,月餅上鑲著56顆天然寶石,標價6,0900元;在昆明,一款月餅標價31萬多元。月餅禮盒除配有奧林巴斯數碼相機一臺、攝像機一部、五糧液一瓶、派克金筆一支、名牌打火機一個外,還配有高級保健品、茶葉等。更為離奇的是,這盒月餅還配送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那年房子幾千元/平米)。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一針見血地指出,「天價禮品」交易絕對不是簡單的市場行為,而是一種畸形消費,也是一種腐敗現象。

黃牛大戰月餅節

月餅的禮品功能,讓站街黃牛和網路黃牛垂涎。

《現代漢語詞典》裡,「黃牛」被解釋為「舊時恃力氣搶購物資以及車票、門票後高價出售而從中獲利的人」。「黃牛黨」一詞最早來源於上海,行話叫「拼縫兒的」,還有更形象的比喻把這類人稱之為「票蟲兒」。

現今大陸大城市市場上活躍著百萬黃牛,從倒火車票、電影票、戲票、相聲票、郵票,到倒外匯、文物、發票……什麼賺錢就倒什麼。時值中秋,月餅黃牛應運而生。

山東網記者說:每年這個時候,很多單位都會給員工發點月餅票作福利。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去領來吃的,有相當一部分票子會賣給黃牛折現。

正常情況下,月餅廠商賣票給集團客戶,客戶發給員工,員工提貨,月餅票回流廠商。而黃牛以四到六折回收月餅票後,一部分高價賣給社會客戶,另外大部分則返還給月餅廠商。對這部分月餅票,廠商無須再發貨,而是直接賺了月餅票的差價。

一個黃牛告訴記者,中秋節前一個月通過倒賣月餅票,收入一般可以達到幾千甚至上萬。不過,越臨近中秋節月餅的價格越便宜,黃牛需要快進快出,爭取利潤的最大化。

「你可以先拿餅票,到裡面拿餅後再給錢。」臨近中秋節,中國食品飲料網記者在廣州酒家、蓮香樓和陶陶居門口問價時,「黃牛」均這樣許諾。

一黃牛說,雙黃純白蓮蓉月餅「酒家賣123元一盒,即使買100盒也只是9折。我給你100元一張票,你很划算。超過10盒還可以再低,95元一張給你,領了餅你再來給錢。」

就在對話的兩、三分鐘內,該男子接了3次電話,「多少盒」、「多少錢」的字眼從那臺老式手機傳出。講完電話,看記者面有難色,迅速從褲袋抽了一張紙、一支筆,唰地給記者寫上了電話號碼,「想好後,買多少盒聯繫我。」說完就轉身物色其他「顧客」。

《工人日報》記者在北京西單哈根達斯店外面問了一位「黃牛」:「你這都收什麼禮品券?怎麼個收法?」「什麼禮品券都收,有多少收多少。你有多少?」記者問價錢,黃牛說看檔次,月餅券,哈根達斯、全聚德、仿膳的價格相對高一點。

據一位採購人員透露,真正厲害的「黃牛」有公款消費的單位客戶,有禮品券的固定進貨管道,這些「黃牛」幾乎能算是禮品券的中間商,淨賺差價。

網路黃牛也異軍突起,適時進入倒券大戰。「誠心求購月餅券,哈根達斯4.5折,八喜、星巴克、大班4折,稻香村、仿膳、大三元(以及各個五星級酒店品牌)3折,按照票面價格折算!」一家分類資訊網站上記者看到,這樣的帖子數不勝數。

一名叫「王樂」的發帖人告訴《北京晚報》記者,「你手裡有多少券趕緊賣,過了9月份可就不是現在這個價錢了。我在網上發佈的折扣都是三天一更新的。」「王樂」毫不掩飾自己就是傳說中的「網路黃牛」,「要是有西餅店的代金卡,哈根達斯的消費卡我也收,其他購物卡也可以,價錢都好談。」今年新實行的添加劑管理條例,也間接對黃牛們的生意產生了影響。「月餅保質期變短了,禮盒不能提前上貨,怕砸在手裡,都改賣券了。」

為了說明保真,黃牛聲稱「券有些是從酒店內部員工那裡進的,也有專人在外面『收』的。您放心,所有的券都驗過貨。」淘寶某店主告訴記者,今年做月餅券生意的網店不少。

據瞭解,網店出售的大酒店和知名糕點企業的月餅兌換專用券最便宜,最貴的是購買範圍更廣的「代金券」,價錢為原價的8至9折。例如一張哈根達斯全國通用冰淇淋月餅券「玲瓏心意」,市場價228元,網店折後價182.6元,相當於打了8折。如果按照黃牛當初收券的4.5折計算,這一單就能掙80元。

網路黃牛的參戰加劇了競爭的激烈度。有業內人士對中國食品飲料網透露,「有人滲入到食品經銷商後的環節,過一手再賣給散戶,就是『黃牛』。但如果是食品經銷商內部、集團用戶的關係戶直接以比黃牛更低的價格拿到月餅票,並在網上售賣,就出現了網購比黃牛更低的局面。」

「這有什麼奇怪的,我身邊很多人都有很多月餅票多出來,閒置也是浪費,我都回收過來了。」一位在社區論壇上發帖的匿名市民也證實了業內人士的說法,「回收基本沒花多少錢,當然就能賣得比黃牛低。」

票券成少數國家特有文化

「票券」是世界上少數共產國家的特產。除了中國,還有北韓。雖說歐美等發達國家也有,但是從沒這樣深入到人們的經濟生活中,以至於變異成一種文化。

曾幾何時,糧票、布票、油票、肉票、蛋票、自行車票、大衣櫃票……分門別類放在中國每個家庭的抽屜裡。好不容易看見街上肉鋪外面排大隊買排骨,你要撒丫子往家跑——去取那張寶貴的票,而後飛也似的跑來站到隊尾,向毛老頭祈禱能買到哪怕最後一塊。但這時通常他老人家是不靈的。當你沮喪地看到20米開外你家街坊奶奶拎著最後一塊排骨往家走,你會狠狠詛咒毛,因為這票就是他造的。

而今天,儘管排骨價錢漲了至少20倍,如果你願意,還是可以天天吃(被下崗被強拆的除外),只不過肉票換成了月餅票,而且月餅票比肉票更有學問。它基本不是用來換月餅吃的,它是用來玩的:玩關係、玩官位、玩腐敗。

還有,就像游閩鍵律師講的:現在很多企業在做月餅票的時候把它當期貨在炒,當成一種有價證券在做,月餅票和月餅之間沒有形成對應關係,這個時候消費者的權益就受損了,這個(利益鏈)總歸要有人買單,買單的人一定是消費者。

像前面眾媒體披露的那樣,那些盒裡埋著鈔票、金條、汽車和住房鑰匙的月餅,一定不是送自己親朋的,而是搞關係的。什麼關係?天知地知。但可以肯定,決不是正常關係。正常人如果送這個,一定是腦瓜子被門擠了。

變味的月餅

想起一則笑話。某老外苦學漢語十年,到中國參加漢語考試,試題為:請解釋下文中每個「意思」的意思。

阿呆給領導送紅包時,兩人的對話頗有意思。領導:「你這是什麼意思?」阿呆:「沒什麼意思,意思意思。」領導:「你這就不夠意思了。」阿呆:「小意思,小意思。」領導:「你這人真有意思。」阿呆:「其實也沒有別的意思。」領導:「那我就不好意思了。」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老外淚流滿面,交白卷回國了。

可黨國人都懂,為什麼?土壤。對老外,卻像魔鬼的咒語。

對中秋和月餅,網友真真策說:有一種感情叫做懷念,有一種懷念叫做團圓,有一種團圓叫做歡樂,有一種歡樂叫做永遠。所以,國人有喜歡中秋意境的民族傳統,因為,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然而,這些中華民族美好的民族傳承,卻在這亂象叢生的當今社會裡,被功利主義和金錢的銅臭所侵蝕,失去原先美好的意境。變味的月餅不能不說是咱們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的悲哀。◇

本文轉自242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相關新聞
月餅包裝含塑?當心吃下塑化劑
月餅柚子減量減半 健康過中秋
石曠:一樣的月亮 不一樣的月餅
組圖:日本華人應景 購買月餅慶佳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