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美國人到亞洲尋求工作升遷機會

人氣 19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飛編譯)當瑞恩.洛弗爾(Ryan Lovell)還是美國達拉斯南方衛理公會大學(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的一名學生時,經濟衰退影響了全球就業市場。畢業後,他在香港找到了一份工作。

《今日美國》報導,洛弗爾學生時代曾在一房地產開發公司打工,他注意到房地產市場資金乾涸,交易被推延。這種親身經歷促使他去年畢業後前往香港工作。

「美國經濟還未恢復,歐洲有很多麻煩,我看到所有的機會都在亞洲。」24歲的洛弗爾說。他目前在一間房地產諮詢公司EC Harris擔任企業分析師。

很多來到亞洲的美國人希望他們的事業和生活經歷,將使他們在美國更有市場價值。

洛弗爾相信他在香港擔任企業分析師的經歷將幫助他在未來幾年內進入頂尖的MBA 學府。「商業世界已全球化了。」他說,「需要有更多在發展中市場有經驗的人回到美國。」

近年來,隨著亞洲經濟飛速發展,外國人不斷前往亞洲尋求冒險和職業發展機會。這一趨勢在全球經濟衰退後加速發展,因為蓬勃發展的亞洲各國提供了就業和其它商業機會。

就業中介公司報告說,對前往香港、新加坡、中國以及印度工作感興趣的美國人數量大幅上升。獵頭公司亨特合作夥伴(Hunt Partners)估計,目前他們收到的美國人希望在亞洲尋求工作的簡歷比衰退前增加了50%至100%。另一些招聘公司,包括Korn/Ferry國際公司、華德士招聘公司(Robert Walters)和統籌公司(Manpower),均報告說,尋求在亞洲工作的美國人數量大幅上升。

據統籌公司最近所作的一項關於僱主聘用意向的調查,亞太地區的就業前景是全世界最強勁的,特別是在銷售、管理和零售行業。

但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卡拉斯(Kharas)說,這種人才流動是雙向的,也有很多亞裔人士前往美國來提升專業技能,如醫學方面,

目前來看,外國人想要在亞洲找一份理想薪水的工作已比以前困難。《廉價中國的終結》(The End of Cheap China: Economic and Cultural Trends that will Disrupt the World)一書作者賴因(Shaun Rein)說,這是因為一些在海外留學的中國人回到了家鄉,與這些外國人競爭。該書將於明年3月出版。

除了文化和語言障礙之外,亞洲的某些缺點也使一些人折回西方世界。27歲的艾琳.洛克(Erin Ruck)曾在香港工作,並在中國大陸學習了一段時間的普通話,之後她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在亞洲長期發展。「對我來說最大的失望是﹕中國沒有乾淨的空氣和活躍的生活。」洛克說。

在東京工作的美國人泰勒(Nick Taylor)認為亞洲是機會之洲,他與妻子Megumi去年從芝加哥來到了東京,當時Megumi失去了在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的工作,而他任職的市場研究公司在海外有一個空缺的職位。

「我們不太願意回美國,至少在10年之內。」36歲的泰勒說,他向日本公司提供如何擴展東南亞市場的諮詢。

香港華德士招聘公司合夥人貝內特(Matthew Bennett)說,對很多美國人來說,污染、文化衝擊等問題,傳統上是外籍人士前往亞洲的障礙,但如果有機會晉升工作,亞洲還是值得一試。

「在美國,人們晉升的機會較少,特別是那些中層管理人員。」他說,「他們在這些位置上想:『如果我想提升自己的職業階層,應該去哪裏?』」

對一些管理人員來說,在亞洲任職可能是提升事業的好機會。

2010年4月,一次升職機會使38歲的投資銀行家斯威特里(Rob Sivitilli)從紐約來到了新加坡。

他之前從未想過搬到亞洲,但抓住了這次機會,現在他在一家當地的美國投資銀行分行擔任企業融資、兼併和收購小組主任。

斯威特里的工作遷徙並不罕見,在經濟衰退之後,更多的美國和外國公司在新加坡設置高級職員「來抓住在亞洲的機會。」新加坡經濟發展局(Americas for the 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美國國際董事達米安.陳(Damian Chan)說。

25歲的斯科勒(Jacob Schickler)2009年搬到北京,最終在一家德國公司找到了一份業務發展的工作。他相信這份在中國的工作能使他領先於美國的同齡人。

香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主席奇普曼(Rob Chipman)說,亞洲是一個「長期承諾」,「沒有瞬間的奇蹟。」

相關新聞
工作機會持續外流 美國失業困境難突破
美國前景最看好的十種工作
美國大學生最嚮往的工作 聯邦名列其中
調查:77%美國在職員工稱工作壓力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